[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0793.6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5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光宇热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管 加热箱 阻流板 高效节能 管道连接 流体通道 热水出口 热水进口 固定板 换热器 热水泵 热源管 折流板 化工设备 交替分布 冷水出口 冷水进口 出口端 进口端 外侧壁 | ||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器,包括本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本体内部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若干换热管,换热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折流板,折流板均固定连接在换热管上,换热管上设有若干阻流板,阻流板上均设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在相对应的阻流板的顶端和底端的交替分布,阻流板之间形成一条S型通道,本体的外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热水进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加热箱,加热箱的进口端设有热源管,热源管与加热箱固定连接,热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热水泵,热水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加热箱连接。本发明的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锅炉暖通领域,尤其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在石油、化工、轻工、制药、能源等工业生产中,常常用作把低温流体加热或者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体汽化成蒸汽或者把蒸汽冷凝成液体,现有常用的换热器一般具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多通过热媒加热,目前,市场上的换热器内通过换热管进行传热,但是当冷水与热水传热时由于流量大,冷水与热水的传热时间短,并不能充分的将热量进行传递,另外,换热器中排出的热水仍然具有一定的热量,直接排出就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传热效时间短和能量浪费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所述本体内部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均固定连接在本体的内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均固定连接在换热管上,所述换热管上设有若干阻流板,所述阻流板均固定连接在本体的内部,所述阻流板上均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在相对应的阻流板的顶端和底端的交替分布,所述阻流板之间形成一条S型通道,所述本体的外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所述热水进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固定连接在本体上,所述加热箱的进口端设有热源管,所述热源管与加热箱固定连接,所述热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热水泵,所述热水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加热箱连接。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相应的安装底座。
优选的,所述加热箱的热源管上设有相应的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热水泵外接有电源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器,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阻流板和流体通道的设计,作用是流体通道和相应的阻流板形成S型通道,这就增加了热水的流通路径,从而使得热水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也就提高了换热效率;加热箱和热水泵的设计,作用是换热后的热水可以通过热水泵导入加热箱继续加热,因为换热后的热水存在一定的热量,从而可以节省加热时间,也就节省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本体1、冷水进口2、固定板3、换热管4、折流板5、阻流板6、流体通道7、冷水出口8、热水进口9、热水出口10、热水泵11、加热箱12、热源管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光宇热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光宇热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07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