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密集异构网络下带内回程基站的部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8675.1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2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昌彪;郭瑞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24/02;H04B17/336;H04B17/3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 部署 全双工通信 双工模式 网络干扰 系统容量 异构网络 小基站 回程 下带 系统频谱效率 移动通信领域 全双工模式 蜂窝网络 服务需求 功率约束 技术基础 目标问题 顺序执行 无线回程 下行链路 信干噪比 选择算法 约束条件 结合带 全双工 最大化 建模 异构 组网 应用 协调 制定 | ||
1.一种用于超密集异构网络下带内回程基站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带内全双工通信技术用于超密集组网的小基站接入链路与回程链路中,基于最小化系统干扰,通过部署适当比例的带内回程基站,以提高系统容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在SBS不同双工模式下计算下行链路信干噪比,得到系统容量表达式;
步骤二:制定约束条件,对目标问题进行建模;
步骤三:根据混合带/内外全双工(I/OBFD)模式选择算法确定小基站的双工模式;
步骤四:顺序执行1-N个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基于小基站不同双工模式下的不同干扰类型,分别计算宏小区用户、小基站和小小区用户的下行传输链路信干噪比,得到系统容量表达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制定约束条件,对目标问题进行建模,并证明该目标函数是非线性非凸组合优化问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所提混合I/OBFD模式选择算法,包括根据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的距离、信道增益及基站发射功率等,将小基站进行优先级排序,如{SBS1,SBS2,...,SBSN};设置小区间干扰阈值,根据所有小基站所处位置及信道增益,计算小区间传输链路信干噪比得到小基站的相邻图和邻接阵,如:根据相邻阵分别计算在两种双工模式下的局部系统容量;计算干扰代价进行比较,并按照规则进行模式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按照步骤三中给出的排列次序顺序执行,得到最终部署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86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