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电化学强化处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4812.6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1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岚;丁文川;陈亮;蔡松柏;郑良秋;罗万申;王健康;张玉;刘长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1B25/45;C05B7/0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池 沉淀池 污水 强化处理装置 电化学 阳极 成对电极 直流电源 电极 氮磷 磷酸铵镁沉淀 阴极 正极 废物资源化 镁合金材料 负极 生物活性 水流管道 水质水量 污染问题 装置操作 出水口 电连接 进水口 可回收 可开闭 有机物 缓释 去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电化学强化处理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沉淀池、第一电解池、第二电解池和直流电源,沉淀池上设有进水口,沉淀池、第一电解池和第二电解池依次通过水流管道连接,第二电解池设有可开闭的出水口;第一电解池内设有至少一对电极,第一电解池内所有成对电极中的阳极采用镁或镁合金材料;第二电解池内设有至少一对电极;所有成对电极的阳极和阴极分别电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本发明的装置操作简单,对氮磷及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各类污水的处理有较好的适应性,不受水质水量波动,生物活性的影响;处理过程生成的磷酸铵镁沉淀可回收用于做农业缓释肥,解决了污水中氮磷的污染问题,同时有利于废物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电化学强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受进水水质水量以及生物污泥活性的影响较大,且生物处理工艺前期需要花费时间和资源去驯化培养活性污泥以使生物反应器成功启动。对于水质水量波动大、低碳源等营养失衡的污水,常规生物处理的效果不佳。目前,在常规生物处理工艺未能达标的情况下,通常还要结合化学方法来强化氮磷的去除效果,一般采用投加碳源强化生物处理过程、投加除磷剂(絮凝剂)强化除磷的方法,但相应成本较高且化学强化除磷后产生的污泥仍需要进一步处理,增加额外的人力物力,提高处理成本。此外,对化学强化除磷过程产生的富磷化学污泥进行废弃处置,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电化学强化处理装置及方法,避免传统生物法处理污水及化学强化除磷在污水处理中的不足,取得处理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可控性强,处理效率高和便于氮磷回收利用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 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电化学强化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第一电解池、第二电解池和直流电源,所述沉淀池上设有进水口,所述沉淀池、第一电解池和第二电解池依次通过水流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电解池设有可开闭的出水口;所述第一电解池内设有至少一对电极,第一电解池内所有成对电极中的阳极采用镁或镁合金材料;所述第二电解池内设有至少一对电极;所有成对电极的阳极和阴极分别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
本发明的污水电化学强化处理装置,通过沉淀池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在第一电解池中,以镁或镁合金作阳极,石墨、铂、钛或钛基金属氧化物等作阴极,利用阳极材料在电解时生成的镁离子,与污水中铵根、磷酸根反应生成磷酸铵镁沉淀去除磷,并可以回收利用;在第二电解池中,阳极采用钛基二氧化铅或石墨,阴极采用石墨、不锈钢或钛,利用产生的电絮凝、电极表面的吸附作用、电气浮的吹脱作用去除部分有机氮和无机氮,利用电化学氧化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利用电化学还原去除污水中的无机氮,利用不溶性阳极的直接电解氧化作用、利用阳极反应产物(如Cl2、ClO-、O2等)间接氧化作用降解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处理后的水体。
本发明的装置结合的电化学处理,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利用自由基的强氧化性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与其它水处理技术相比,具有多功能性、高度的灵活性、无污染或少污染性、易于控制性、经济性等优点;并能克服营养失衡污水生物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可以节省投加化学除磷剂、后期处理的成本。相比于投加除磷剂进行强化除磷,采用电化学强化处理装置的成本更经济;利用磷酸铵镁(鸟粪石)原理的电化学沉淀除磷,所产生的化学沉淀(鸟粪石)可实现回收使用,是优良的氮磷肥料,在水中、土壤湿环境中仅仅微溶于水,养分释放速率比其它可溶肥慢,可作缓释肥;回收的鸟粪石也可供给流域周边花卉蔬菜种植基地使用,实现:磷处理-磷回收-磷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源头削减氮磷肥输入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4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