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漏泥过滤防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3381.1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发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方力平 |
地址: | 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鱼化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隧道 病害 检测 过滤 防污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漏泥过滤防污装置,包括功能管,功能管的内壁固定连接过滤管,过滤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密封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延伸至过滤管的内部,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密封板的表面,功能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两个安装块以功能管的轴心呈对称分布。该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漏泥过滤防污装置,通过设置出水管的內顶壁固定连接有稳流板,稳流板位于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的中间,在使用该装置时,稳流板可以对泥水流经第二过滤网时进行阻挡,防止水流过大对第二过滤网造成较大的冲击,造成第二过滤网破损,影响过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漏泥过滤防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大,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地面空间有限,地铁成为大型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首选,地铁隧道的建设运行过程中需要对隧道病害进行检测防治,受到地铁运行时间的限制,在对地铁隧道病害检测的时间有限,由于地铁隧道内部多为钢筋混泥土结构,病害检测时产生的漏泥大多含有大量的泥土和砂石,如果任由漏泥留在隧道内部会影响地铁运行的安全,如果逐个单独处理又会影响病害检测的效率,所以需要一种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漏泥过滤防污装置。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漏泥过滤防污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漏泥过滤防污装置,包括功能管,所述功能管的内壁固定连接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过滤管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密封板的表面,所述功能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以功能管的轴心呈对称分布,所述安装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片。
所述功能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泥管,所述进泥管的内壁与过滤管的内壁固定连通,所述功能管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泥管和过滤装置,所述出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泥箱,所述出泥管的内壁分别与功能管的内壁和储泥箱的内壁固定连通,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内壁与功能管的内壁固定连通。
优选地,所述收集管的表面呈Y形状,所述收集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内壁与收集管的内壁固定连通。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沉积管和第二沉积管,所述第一沉积管和第二沉积管的内壁均与出水管的内壁固定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沉积管和第二沉积管的表面均呈Y形状,所述第一沉积管和第二沉积管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分别位于第二沉积管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目数大于第一过滤网的目数。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的內顶壁固定连接有稳流板,所述稳流板位于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的中间。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
优选地,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机的型号包括68KTYZ。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发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发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33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控制器性能检测验收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生成步态识别模型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