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包裹纸滤棒的成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1530.2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3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亮;郑丰;夏巍群;朱网云;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亚滤嘴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D3/02 | 分类号: | A24D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31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裹 纸滤棒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包裹纸滤棒的成型工艺,属于烟用滤棒成型技术领域,包括步骤:(a)将醋酸纤维丝束经滤棒成型机的开松辊进行开松处理,使其处于蓬松状态;(b)向开松的醋酸纤维丝束表面喷洒10%‑40%质量份的烟用三醋酸甘油酯;(c)将喷洒过烟用三醋酸甘油酯的醋酸纤维丝束引入成型烟枪塑型,并通过成型烟枪的蒸汽压板通入温度为100‑300℃,压力为0.1‑3MPa的蒸汽催化三醋酸甘油酯与醋酸纤维丝束的溶解反应;(d)将经过溶解反应的丝束引入冷却压板,通入0‑30℃的压缩空气,将丝束进行冷却固化定型成无包裹纸滤棒。使滤嘴与烟支接装时可一体成型,便于提高无包裹纸滤棒的吸阻、硬度等指标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棒成型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无包裹纸的烟用滤棒的成型工艺,属于卷烟滤棒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烟用过滤嘴在成型时采用滤棒成型纸进行包裹,然后根据所需长度切断成滤棒段,烟叶经烟用水松纸包裹成烟支段,最后滤棒段与烟支段进行接装成带有滤嘴的卷烟。由于烟用水松纸通常较薄而滤棒成型纸较厚,接装后受粘合剂的影响容易在烟用水松纸和滤棒成型纸之间出现分层或皱褶现象,导致烟支外观受到较大影响,且容易出现烟叶燃烧漏气现象,因而对接装技术和设备精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为此,本发明开发一种无包裹纸滤棒的成型工艺,使滤嘴与烟支接装时一体成型,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包裹纸滤棒的成型工艺,特别是针对无包裹纸醋纤滤棒的成型工艺。
根据醋纤滤棒的成型原理,常规的醋纤滤棒是以三醋酸甘油酯为塑化剂,均匀喷洒在开松的烟用醋酸纤维丝束上,使三醋酸甘油酯在醋酸纤维丝束的表面产生细微溶解从而使丝束粘合在一起,然后用滤棒成型纸包裹定型成滤棒。然而,在常温下,常规滤棒的固化时间在8小时左右,因三醋酸甘油酯施加不均匀或者三醋酸甘油酯的施加比例过高而在醋酸纤维表面产生的胶孔、溶洞只有在固化后才能显现。
本发明公开的无包裹纸滤棒的成型工艺是将三醋酸甘油酯均匀喷洒在醋酸纤维丝束上,三醋酸甘油酯的施加比例为10%-40%质量份,将醋酸纤维丝束引入成型烟枪塑形,接着通入100-300℃的高温蒸汽催化三醋酸甘油酯与醋酸纤维丝束的溶解反应,然后通入0-30℃的压缩空气将已塑型的醋酸纤维丝束滤棒立刻固化成型,若无包裹纸滤棒生产过程中有胶孔或溶洞,便可在生产现场发现,方便及时调整生产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无包裹纸滤棒的成型工艺,包括步骤:
(a)将醋酸纤维丝束经滤棒成型机的开松辊进行开松处理,使醋酸纤维丝束处于蓬松状态;
(b)向经过开松处理的醋酸纤维丝束表面喷洒10%-40%质量份的烟用三醋酸甘油酯;
(c)将喷洒过烟用三醋酸甘油酯的醋酸纤维丝束引入成型烟枪塑型,并通过成型烟枪的蒸汽压板通入温度为100-300℃,压力为0.1-3MPa的蒸汽催化三醋酸甘油酯与醋酸纤维丝束的溶解反应;
(d)将经过溶解反应的醋酸纤维丝束引入冷却压板,冷却压板上设置的压缩空气通气孔通入0-30℃的压缩空气,将经过溶解反应的醋酸纤维丝束进行冷却固化定型,形成无包裹纸滤棒。
具体地,为了使无包裹纸滤棒的吸阻、硬度等指标达到行业标准要求,本发明采用双开松设备对醋酸纤维丝束进行开松处理,分别调整两组开松设备的工艺参数来提高无包裹纸滤棒的吸阻、硬度指标的稳定性。
更具体地,所述的开松处理包括开松辊开松和喷丝板开松,所述的开松辊开松是将醋酸纤维丝束穿过上下相对的两对开松辊形成的速度差,实现醋酸纤维丝束在两对开松辊之间形成牵拉作用力而达到开松目的,所述的喷丝板开松是将经过开松辊开松后的醋酸纤维丝束引入喷丝板后,利用喷丝板上的压缩空气吹散醋酸纤维丝束达到进一步开松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亚滤嘴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亚滤嘴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15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