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轴系高扬程离心泵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2913.3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4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龚卫锋;尤明明;李兵;王东华;吕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D13/14 | 分类号: | F04D13/14;F04D1/06;F04D13/02;F04D29/42;F04D29/043;F04D29/10;F04D29/6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泵 原动机 低速齿轮 高速齿轮 多轴 转子 高扬程 进口 刚性转子 连接部件 啮合连接 设备运行 有效解决 单轴系 过临界 泵轴 泵座 失稳 下端 并行 出口 转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轴系高扬程离心泵,包括原动机、原动机主轴、低速齿轮、两个高速齿轮、两个离心泵,两个离心泵分别安装在泵座下部,所述原动机通过原动机主轴与低速齿轮连接,低速齿轮与两个高速齿轮同时啮合连接,两个高速齿轮分别与两个离心泵的泵轴连接,一个离心泵外侧设有出口,内侧设有进口,进口通过连接部件与另一个离心泵内侧的出口相连通,另一个离心泵下端设有进口。本发明将原先的细长柔性单轴系转化为并行的多轴系刚性转子,有效解决转子过临界问题带来的转子失稳、振动等问题,提升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扬程离心泵,尤其是一种多轴系高扬程离心泵。
背景技术
超高扬程离心泵通常扬程高于1500m,广泛应用于航空、石油化工、核电等领域。目前国内外超高扬程离心泵均采用一根轴系,即高速原动机(变频高速电机、汽轮机、燃气轮机等)驱动同轴系超高扬程离心泵,由于超高扬程离心泵叶轮级数较多,泵轴呈细长状态,最小轴径限制了叶轮进口直径,制约了叶轮效率,能量损耗较高。
江西水利科技,2016年04期发表了“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高扬程多级离心泵转子模态分析”,利用ANSYS Workbench协调仿真软件对多级离心泵转子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前十阶固有频率及振型。研究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考察叶轮级数对模态的影响,分析预测叶轮级数变化引起振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D型无级离心泵在给定工况下振动特性良好,不会发生共振。增加叶轮级数,引发共振的可能性增加,应避开易引发共振的转速区间运行。分析结果为转子系统的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测、动力特性优化设计、动力学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对减小振动、避免共振、安全稳定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
兰州理工大学,2012,发表了“高速多级离心泵转子动力特性研究”,高速离心泵结构紧凑、造价低,在化工、航天等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火箭燃料供给、核潜艇排水以及核电站冷凝供水等航天和军工领域的关键设备,以及工农业供水等的主要设备。目前,高速离心泵正朝着大功率、高转速的方向发展,在运行的过程中有时要跨越一、二阶,甚至是三阶或更高的临界转速,尤其是多级泵的转子在这方面更为明显,运行稳定性受临界转速的影响与制约更加突出。为了保证多级离心泵转子的平稳运行,避免在接近其临界转速时产生共振而影响泵运行的稳定性和寿命,设计时必须要准确地计算出其在工作状态下的临界转速,即“湿”态下的临界转速。
现有技术存在主要问题:
1)单轴系的超高扬程离心泵转子基本上都是过临界转速的柔性转子,启动运行时存在过临界转子运行稳定性问题,易产生转子失稳,引起振动噪声,损坏设备。
2)柔性转子在设计计算准确性较差,转子加工及动平衡试验难度大,直接成本高。
3)多级离心泵叶轮受结构限制,整机效率偏低,泵组能耗较高。
目前国内外尚无多轴系高速超高扬程离心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原先的细长柔性单轴系转化为并行的多轴系刚性转子,有效解决转子过临界问题带来的转子失稳、振动等问题,提升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而提供一种多轴系高扬程离心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轴系高扬程离心泵,包括原动机、原动机主轴、低速齿轮、两个高速齿轮、两个离心泵,两个离心泵分别安装在泵座下部,所述原动机通过原动机主轴与低速齿轮连接,低速齿轮与两个高速齿轮同时啮合连接,两个高速齿轮分别与两个离心泵的泵轴连接,一个离心泵外侧设有出口,内侧设有进口,进口通过连接部件与另一个离心泵内侧的出口相连通,另一个离心泵下端设有进口。
进一步,所述泵轴上端通过轴承支撑连接在泵座内。
进一步,所述泵轴中部与泵座之间连接有密封装置。
进一步,所述泵轴位于密封装置下部设有平衡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2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