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3D打印挤出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1968.2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6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彭鹏;董浩;胡继宽;袁晓菲;亢同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郑创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0 | 分类号: | B28B1/00;B28B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铭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4 | 代理人: | 张万利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自贸试验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打印 挤出 喷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3D打印挤出喷头,包括出料嘴以及两个以上的进料通道,两个以上的进料通道的出料端与所述出料嘴的进料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嘴的进料端连通有混料通道,所述混料通道中设有第一螺旋挤出送料机构,所述第一螺旋挤出送料机构联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螺旋挤出送料机构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进料通道的出料端与所述混料通道连通且靠近该出料端的上部位置处设有用于容纳通过该处的物料中的气泡的缓存罩,以解决将物料与混合于物料中气泡分离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3D打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3D打印挤出喷头。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目前一种新兴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丝状、膏体状等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陶瓷材料的3D打印成型技术及工艺,陶瓷3D打印挤出喷头不可以将不同质量或不同颜色的陶瓷材料同时喷出,形成混合打印,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对陶瓷材料的加温或降温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陶瓷材料的流通性较差,喷出速度或快或慢,从而不能有效控制陶瓷材料的流速,使用长久时,出料嘴会有堵塞的情况出现,出料嘴内壁的粘接的材料,使使用不通畅,使用寿命变短。
进一步的,因为在物料加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气体与物料同时加入进料管,而进料管中气体在螺旋挤出送料机构挤压输送过程中气体聚合为多个小气泡,小气泡会随着物料同时从出料嘴喷出,在小气泡喷出的时候就形成了出料嘴断喷的间隔时间,导致出料嘴不能稳定持续的将物料喷出。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名称为“彩色陶瓷3D打印机喷头”、授权公告号为“CN206663463U”、授权公告日为2017.11.24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主体、喷嘴及挤出送料机构,主体上设有进料孔,主体内设有输料通道,输料通道起始端与进料孔连通,输料通道末端与喷嘴相连通,输料通道内置有挤出送料机构,所述主体内设有混料腔,相对于混料腔,所述输料通道包括三个输入通道和一个输出通道,且所述进料孔相应设有三个;其中每个输入通道起始端分别与对应的进料孔连通,每个输入通道的末端与混料腔连通,所述输出通道的起始端与混料腔连通,输出通道的末端与喷嘴相连通;所述挤出送料机构相应有三个,且分置于三个输入通道内,且每个挤出送料机构的末端延伸至混料腔处,该实用新型不能起到在物料运动过程中将物料中混合的气泡分离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瓷3D打印挤出喷头,以解决将物料与混合于物料中气泡分离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陶瓷3D打印挤出喷头,包括出料嘴以及两个以上的进料通道,两个以上的进料通道的出料端与所述出料嘴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出料嘴的进料端连通有混料通道,所述混料通道中设有第一螺旋挤出送料机构,所述第一螺旋挤出送料机构联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螺旋挤出送料机构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进料通道的出料端与所述混料通道连通且靠近该出料端的上部位置处设有用于容纳通过该处的物料中的气泡的缓存罩。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通道包括侧筒体,所述混料通道包括筒体,所述侧筒体内设有第二螺旋挤出送料机构,所述第二螺旋挤出送料机构联接有第二电机,所述侧筒体外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料嘴。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嘴设有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与出料嘴固定连接的环套,所述环套下侧面设有至少一个中心轴线方向与出料嘴轴线方向平行的第一盲孔,所述出料嘴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两侧固定有中心轴线与第一盲孔的中心轴线重合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上端插入第一盲孔内,所述底板下端固定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底板并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清洁刀片。
进一步的,所述环套设有中心轴线与第一盲孔垂直的第二盲孔,所述竖杆上端设有中心轴线与第二盲孔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用于挡止竖杆上下移动的插杆,所述插杆一端固定有挡块,所述环套与挡块之间固定有套设于插杆上的拉簧,所述套筒与竖杆之间设有弹性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郑创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郑创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19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