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冷二氧化硫冷量综合利用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38845.3 | 申请日: | 2018-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0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嵩;谢圣斌;孙丰炜;张良;王廷;宋家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 地址: | 25519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储罐 氯化亚砜 二氧化硫 介质通道 循环连接 循环泵 冷源 综合利用装置 二级冷凝器 一级冷凝器 热源介质 冷量 深冷 能量利用率 生产能耗 生产装置 酰氯 | ||
本发明属于酰氯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冷二氧化硫冷量综合利用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二氧化硫储罐、1#氯化亚砜储罐、2#氯化亚砜储罐、1#换热器、2#换热器、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所述二氧化硫储罐通过3#循环泵依次与2#换热器、1#换热器的冷源介质通道循环连接;所述1#氯化亚砜储罐通过1#循环泵依次与1#换热器的热源介质通道、一级冷凝器的冷源介质通道循环连接;所述2#氯化亚砜储罐通过2#循环泵依次与2#换热器的热源介质通道、二级冷凝器的冷源介质通道循环连接。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降低了生产能耗,同时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酰氯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冷二氧化硫冷量综合利用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酰氯是一种重要的羧酸衍生物,在有机合成、药物合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在酰氯的生产过程中,反应工序产生大量的高温气相组分,一般使用两级冷凝器对高温气相组分进行冷凝,需要较多的冷量,目前工艺中常采用循环水或冷冻水作为冷凝器冷源介质。但氯化亚砜作为一种生产酰氯的原料,遇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气体。当采用氯化亚砜法合成酰氯时,高温气相组分中含有氯化亚砜,一旦发生冷凝器泄漏,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此外,酰氯的尾气处理常采用深冷技术对二氧化硫进行回收,回收后的二氧化硫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但其工艺温度较低,在使用时将其气化需要消耗很大的热量。因此,需要对酰氯的整个生产装置进行改进,高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热量和冷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冷二氧化硫冷量综合利用装置,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降低了生产能耗,同时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发明还提供深冷二氧化硫冷量综合利用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深冷二氧化硫冷量综合利用装置,包括二氧化硫储罐、1#氯化亚砜储罐、2#氯化亚砜储罐、1#换热器、2#换热器、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所述二氧化硫储罐通过3#循环泵依次与2#换热器、1#换热器的冷源介质通道循环连接;所述1#氯化亚砜储罐通过1#循环泵依次与1#换热器的热源介质通道、一级冷凝器的冷源介质通道循环连接;所述2#氯化亚砜储罐通过2#循环泵依次与2#换热器的热源介质通道、二级冷凝器的冷源介质通道循环连接。
二氧化硫储罐上部设有气动阀和减压阀,控制二氧化硫储罐内的压力。
二氧化硫储罐连接有3#进料管线和3#出料管线,控制二氧化硫储罐的液位。
二氧化硫储罐分别通过3#出料管线和减压阀与气化池相连。
1#氯化亚砜储罐连接有1#进料管线和1#出料管线,控制1#氯化亚砜储罐的液位。
2#氯化亚砜储罐连接有2#进料管线和2#出料管线,控制2#氯化亚砜储罐的液位。
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均为酰氯生产工段的气相冷凝设备。
1#换热器的热源介质出口管线与一级冷凝器的冷源介质出口管线之间通过连通管线连接,连通管线上安装有阀门,阀门打开时,1#氯化亚砜储罐与1#换热器的冷源介质通道形成循环通路。
2#换热器的热源介质出口管线与2#冷凝器的冷源介质出口管线之间通过连通管线连接,连通管线上也安装有阀门,阀门打开时,1#氯化亚砜储罐与1#换热器的冷源介质通道形成循环通路。
本发明所述的深冷二氧化硫冷量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二氧化硫储罐中的深冷二氧化硫通过3#循环泵依次进入2#换热器、1#换热器的冷源介质通道,经换热,再回流进入二氧化硫储罐;二氧化硫储罐的温度为-10~0℃,压力为0.4~0.7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8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