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层共挤CPE膜生产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35830.1 | 申请日: | 2018-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3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曹玉;毛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瑞霆塑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55/28 | 分类号: | B29C55/2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 地址: | 4012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管 底座 环形冷却腔 冷却盘 支撑座 风环冷却 三层共挤 生产装置 环形管 进气管 冷却座 薄膜 连通 高分子材料领域 环形冷却槽 浪费材料 转动连接 出风孔 环形孔 冷却孔 气量 外部 阀门 冷却 转动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三层共挤CPE膜生产装置,包括风环冷却机构,风环冷却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开有环形孔,底座上安装有位于薄壁管内部的冷却座,底座上安装有位于薄壁管外部的支撑座,支撑座上开有环形冷却槽,冷却座上转动连接有冷却盘,冷却盘上开有若干个冷却孔,支撑座上还开有环形冷却腔,环形冷却腔连通有环形管,环形管上开有若干个朝向薄壁管的出风孔,环形冷却腔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CPE薄膜容易损坏、制造出较厚的薄膜和浪费材料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薄壁管内部转动冷却盘进行冷却,防止薄壁管过薄;通过对薄壁管外部气量的调节实现了对对薄壁管的厚度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三层共挤CPE膜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CPE即氯化聚乙烯树脂,可看作是乙烯、聚乙烯和1.2一二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它分子链饱和,极性氯原子无规分布,因为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力、化工、建材和矿山工业。
现有技术中,在CPE膜的生产加工,可以采用流延成型法也可以采用吹塑成型法,按吹膜的结构有三层共挤吹膜、五层共挤吹膜等,在采用吹塑成型的加工方法时,先将物料进行塑化挤出,然后对薄膜进行吹胀处理,吹胀后再对薄膜进行冷却,以往的冷却方式是通过风环冷却机构对薄膜进行冷却,风环冷却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开有用于薄壁管通过的环形孔,底座上安装有位于薄壁管内部的冷却座,冷却座周向上开有冷却孔,底座上安装有位于薄壁管外部的支撑座,支撑座上只开有一个环形冷却槽,冷却操作时,通过向冷却孔和环形冷却槽内通入冷气对薄壁管进行吹胀冷却,但以上机构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冷却孔周向地开在冷却座上,冷气从冷却孔流出后,将直接吹到薄壁管上,气体直接对着薄壁管进行吹气,由于气体压力较大,容易导致制作处的薄壁管过薄,从而使得CPE薄膜容易损坏。
2、由于只设置环形冷却槽对薄壁管外部进行冷却,薄壁管外部只形成一层风环,冷却效果速度较慢,往往会制造出较厚的薄膜,浪费材料,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对薄膜的厚度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三层共挤CPE膜生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CPP膜吹塑加工过程中薄膜管牵引不稳定和薄膜管容易拉断的问题。
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三层共挤CPE膜生产装置,包括风环冷却机构,风环冷却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开有用于薄壁管通过的环形孔,底座上安装有位于薄壁管内部的冷却座,底座上安装有位于薄壁管外部的支撑座,支撑座上开有环形冷却槽,冷却座上转动连接有冷却盘,冷却盘上开有若干个冷却孔,支撑座上还开有环形冷却腔,环形冷却腔连通有环形管,环形管上开有若干个朝向薄壁管的出风孔,环形冷却腔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薄壁管内部转动冷却盘进行冷却,气体在薄壁管周围转动地移动,使得气体可与薄壁管充分接触,薄壁管外壁使用环形冷却槽与环形冷却腔进行双重冷却,可使薄壁管外部环绕两层冷气,薄壁管内外冷却的配合,强化了气体对薄壁管的冷却效果,使得薄壁管得到更好的冷却,提高冷却效果的同时,也避免气体对着薄壁管进行吹气,防止薄壁管过薄。
2、通过第一阀门的设置,可对薄壁管外部流动的冷却气量进行调节,当薄壁管过厚时,关小第一阀门,薄壁管外部流动的冷却气量减少,冷却时间延长,使得过厚的薄壁管变薄;反之变厚,从而通过对薄壁管外部气量的调节实现了对薄壁管的厚度的调节,避免材料浪费。
进一步,底座上开有位于薄壁管内部的环形开槽,环形开槽包绕冷却座。向环形开槽内通入冷气,冷气将从冷却盘的周侧向薄壁管内流动,使得冷气更易于薄壁管内壁接触,增强了冷气对薄壁管内壁的冷却效果,防止薄壁管冷却过慢,避免薄壁管过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瑞霆塑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瑞霆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58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轴拉伸聚酯膜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胶管成型辅助装置、胶管成型工艺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