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藏水平井分段射孔及酸化改造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7785.5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6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蒋贝贝;王坤;刘为明;张华礼;李玉飞;汪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43/11;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赵红欣;李斌 |
地址: | 61050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孔 参数优化 酸岩反应 水平井 分段 产气剖面 渗透率 优化 酸化 压差 孔隙度数据 产量数据 气井产能 气井生产 油气开采 有效地 改造 均衡 开发 | ||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藏水平井分段射孔及酸化改造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分为不考虑酸岩反应的射孔参数优化和考虑酸岩反应的射孔参数优化,两种优化方案均通过获取水平井渗透率、孔隙度数据对水平井进行分段;由现有的数据,获取各射孔段的产气剖面以及各个层段的压差;由于渗透率的差异,根据产量以及压差等参数进行射孔参数的优化;根据各个层段的产量数据,计算出各个层段的孔密,形成了孔密优化方法。本发明对射孔参数的优化分别从不考虑酸岩反应的射孔参数优化方法和考虑酸岩反应的射孔参数优化方法全面进行考虑,有效地均衡吸酸剖面以及产气剖面,提高气井产能,指导气井生产开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藏水平井分段射孔及酸化改造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国内深层碳酸盐岩致密气藏埋藏深,储集空间主要以裂缝、孔洞为主,物性较差,孔隙度,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开采难度大,且产能较低。为了增大产能,气井在完井方式中选择了水平井分段射孔,在后续过程中采取了酸化改造。在酸化过程中,由于渗透率的差异,导致水平井中各个井段吸酸量不同,吸酸剖面严重的不均衡,致使酸液流向高渗透层,低渗层得不到改造。因此,就可以通过调整射孔参数来均衡吸酸剖面,提高气井产能。调整射孔参数来均衡吸酸剖面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考虑酸岩反应的射孔参数优化和未考虑酸岩反应时射孔参数的优化。在考虑了酸岩反应的影响下,岩性的改变以及酸岩反应放热使得温度的改变,对水平井各个层段的吸酸量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射孔参数,因此,在射孔参数的优化过程中必须考虑储层温度以及岩性的影响。对于射孔参数优化的设计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变孔密、变射孔弹、控制打开程度和打开位置等方法。
对于射孔参数的优化,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有技术一对在非均质油藏中,基于孔密参数对水平井入流剖面的均衡性影响以孔密参数作为优化对象,提出了非均质油藏井筒——油藏耦合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井射孔参数进行优化。现有技术二分析射孔打开位置和打开程度对水平井产能影响,优选了射孔枪弹参数及打开位置和打开程度。现有技术三分析了影响水平井完井产能的参数,包括孔密、孔径、孔深、相位角等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各种参数进行分析,得到最优结果,确定出最优参数组合。
目前国内对射孔-酸化一体化完井参数优化方法少有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考虑了酸液改造过程中温度、岩石类型等因素对完井参数优化的影响。所以目前急需一种方法进行完井参数优化,提高气井的产能。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目前国内对射孔-酸化一体化完井参数优化方法少有研究,目前对射孔参数的优化中均没有将酸液改造过程中温度、岩石类型等因素对完井参数优化的影响进行考虑完全,气井的产能较低;在考虑酸岩反应时,为了均衡产气剖面,各个层段的吸酸量也会发生改变,低渗段相对于高渗段需要进更多的酸,使得产气剖面变化幅度不大,因此吸酸量的获取较难。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难度在于:在考虑酸岩反应时,温度、岩石类型对地层的吸酸量影响大,对于酸液量的求取不容易;在得到各个层段的吸酸量后要如何转化为流量(吸酸)剖面,进行各个层段的孔密设计是个重大难点。
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后,带来的意义为:
通过对深层碳酸盐岩致密气藏水平井分段射孔及酸化改造一体化完井参数的优化,能够均衡产气剖面,吸酸剖面,使得产能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藏水平井分段射孔及酸化改造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藏水平井分段射孔及酸化改造参数优化方法,包括:
(A)水平井进行分段,并获得每段的渗透率,孔隙度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77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