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油气井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27363.8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3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连;罗园;刘贵义;卿玉;刘俊男;胡旭光;王留洋;叶霁霏;赖向东;李玉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E21B1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装置 套管卡 油气井 井口装置 抢险救援 套管密封装置 导流装置 导流罩 一体化 重置 井口 本质安全 井口作业 上小下大 应急处置 作业环节 喇叭形 一步法 井喷 卡瓦 连通 着火 失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气井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涉及一种用于油气井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主要包括套管密封装置、套管卡紧装置和导流装置,所述的导流装置为上小下大喇叭形的导流罩,导流罩内径较小的上部与所述套管卡紧装置连通,所述套管卡紧装置为卡瓦,套管卡紧装置的上部与套管密封装置连接。本发明减少了在井口重置作业环节中人员到井口作业的次数,实现了本质安全,将井口重置从“八步法”改为“一步法”,提高油气井井喷失控着火的应急处置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气井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适用于油气井井喷失控或着火后,井口装置完全损坏,仅剩下光套管的情况下安装的新井口装置,同时具备密封和承压的功能。
背景技术
井喷失控着火后,特别是“三高”油气井井喷失控,井口热辐射特别强,环境温度均在800℃以上,气流喷射产生的噪音也在200dB以上,有毒有害气体未完全燃烧在井口附近聚集,同时井口附近地面犹如地震一般不停地振动,对抢险人员心理也是极大挑战,因此井口作业是抢险救援中最危险的也是对人身伤害最大的作业环节。因此必须实现井口作业步骤简化和远程操控无人化。
如公开号为CN108412447A,公开日为 2018年8月17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气井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其包括本体、全闭密封总成、套管密封总成、卡瓦总成、防沉卡瓦、锁紧轴、液压油缸、锁紧轴座和侧门,所述的本体坐于防沉卡瓦上,多个侧门连接在本体上,每个侧门内均安装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内安装有液压活塞杆,液压活塞杆前端连接全闭密封总成、套管密封总成及卡瓦总成,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三个腔室,三个腔室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所述全闭密封总成、套管密封总成及卡瓦总成,锁紧轴座连接在侧门上,锁紧轴座上安装有锁紧轴,沿本体轴向开有套管孔,套管位于套管孔内。采用该发明,能显著提高抢装井口作业效率,减少抢险人员靠近井口作业的次数。
但是目前的抢险井口装置安装程序复杂,人员必须多次近距离作业,因此研制出一种用于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实现井口作业无人化,且只需一个作业步骤即可完成井口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油气井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本发明减少了在井口重置作业环节中人员到井口作业的次数,实现了本质安全,将井口重置从“八步法”改为“一步法”,提高油气井井喷失控着火的应急处置效率。
本发明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油气井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套管密封装置、套管卡紧装置和导流装置,所述的导流装置为上小下大喇叭形的导流罩,导流罩内径较小的上部与所述套管卡紧装置连通,所述套管卡紧装置为卡瓦,套管卡紧装置的上部与套管密封装置连接。
所述套管密封装置包括限位机构和密封块,所述的限位机构为挡住套管的台阶,所述密封块设置在套管密封装置内且用于与套管接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把抢装井口装置与一种用于油气井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连接后,将一种用于油气井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吊装至井喷失控井喷口的正上方,气流首先与导流装置接触,使抢险救援的一种用于油气井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自动与井口对正,然后缓慢下放一种用于油气井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井口套管引入导流罩后进一步扶正一种用于油气井抢险救援的一体化井口装置,继续下放,套管穿过2套管卡紧装置,最后进入到套管密封装置,与套管密封装置内限位机构接触,停止下放,远程操作液压手柄,套管密封装置的密封块在液压作用下与套管实现密封,同时套管卡紧装置的卡瓦牙在液压作用下与套管卡紧实现承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73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