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扰流的管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6884.1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9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蔡莲莲;李晓晖;吴炳权;谢学坚;林幸雄;徐晓君;何清凤;谢世耿;李言军;张辅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神威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梁永健;单蕴倩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换热器 | ||
一种带有扰流的管式换热器,包括管壳、管板、多片套片、多片折流板和冷却管束;所述冷却管束设置于所述管壳的内腔中,所述冷却管束穿过所述套片和折流板,所述套片的上端和下端不与所述管壳的内腔接触,其余部分贴紧所述管壳的内壁;所述折流板的一端不与所述管壳的内腔接触,其余部分贴紧所述管壳的内壁,相邻所述折流板交替布置;还包括扰流条;所述套片的前端和后端设置有容纳缺口,令由多片套片组成的冷却套组的前端和后端形成安装槽;所述扰流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当中,且其侧壁顶紧所述管壳的内壁。所述折流条能够令冷却介质向所述冷却套组的内部流动,避免冷却介质不经冷却管束而直接流出,从而提高换热器的冷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扰流的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在现有技术中,管式换热器由于将多片套片叠在一起,传热效率较高,广泛应用于油压系统当中。但是由于管式换热器由于自身结构原因,无法令套片紧密焊接在壳管的内壁上,而且油压系统的油流量变化大,当管式换热器在小流量时,传热系数下降,实际换热效果与计算传热效果不匹配,无法满足客户系统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管式换热器的冷却效率的带有扰流的管式换热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扰流的管式换热器,包括管壳、管板、多片套片、多片折流板和冷却管束;
所述管壳的一端设置有介质入口,另一端设置有介质出口;所述管板安装于所述管壳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冷却管束设置于所述管壳的内腔中,所述冷却管束穿过所述套片和折流板,且其两端固定于所述管板上;
两两所述套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管壳内腔,且所述套片垂直于所述冷却管束;所述套片的上端和下端不与所述管壳的内腔接触,其余部分贴紧所述管壳的内壁;
所述折流板设置于两个所述套片之间,两两所述折流板之间间隔设置,且所述折流板的一端不与所述管壳的内腔接触,其余部分贴紧所述管壳的内壁,相邻所述折流板交替布置,在所述管壳内腔当中形成流通道;
还包括扰流条;所述套片的前端和后端设置有容纳缺口,令由多片套片组成的冷却套组的前端和后端形成安装槽;
所述扰流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当中,且其侧壁顶紧所述管壳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扰流条由多段组成,每一段所述扰流条从所述折流板处断开。
优选的,所述扰流条为由软性材质的材料组成。
优选的,所述扰流条的顶面上设置有褶皱。
优选的,所述扰流条的顶面上设置有凸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述折流条能够令冷却介质向所述冷却套组的内部流动,避免冷却介质不经冷却管束而直接流出,从而提高换热器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当前常用的套片管式换热器的主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主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套片结构示意图。
其中:管壳1,介质入口11,介质出口12,流通道13,管板2,套片3,容纳缺口31,冷却套组32,安装槽33,折流板4,冷却管束5,扰流条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神威热交换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神威热交换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6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控设备用精密控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碳化硅列管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