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厚度≤1.5mm204Cu不锈钢冷退火酸洗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22083.8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4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白伟伟;刘奇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2 | 分类号: | C21D9/52;C21D1/26;C23G1/08 |
代理公司: | 无锡中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5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25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火 刷辊 不锈钢 酸洗工艺 氧化皮 混酸 冷轧 炉膛 中性盐电解 不锈钢板 产品表面 工作模式 厚度区间 上下表面 酸洗步骤 温度基准 混合酸 加热区 均匀性 退火炉 白斑 酸洗 细化 制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度≤1.5mm204Cu不锈钢冷退火酸洗工艺,包括冷轧退火步骤和混合酸洗步骤,冷轧退火步骤将退火炉炉膛内加热区Z1~Z10设定不同的温度;混酸酸洗步骤包括中性盐电解、混酸酸洗和刷辊刷洗,刷辊工作模式包括1#、2#刷辊的电流为15.4‑26.8A,转速600‑800rmp,负载2‑3mm;3#、4#刷辊的电流10.7‑16.4A,转速600‑800rmp,负载2‑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根据厚度区间将退火温度基准细化,本发明适用于厚度≤1.5mm204Cu不锈钢制备,减少氧化皮厚度,提高氧化皮均匀性,不锈钢板上下表面全宽无白斑,产品表面质量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不锈钢表面白斑的冷退火酸洗工艺。
背景技术
不锈钢按其金属组织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五类,目前常用的不锈钢主要是奥氏体不锈钢,约占市场份额的80%,其中304不锈钢使用更普及。奥氏体不锈钢按其化学成分又分为铬镍系(美国为300系)奥氏体不锈钢和铬锰系(美国为200系)奥氏体不锈钢两个系列。铬锰系(200系)奥氏体不锈钢是在铬镍系奥氏体不锈钢基础上,往钢中加入锰和(或)氮代替贵重金属镍元素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奥氏体元素,除锰之外还有氮,一般还有适量的镍(4%~6%),钢中锰起稳定奥氏体的作用。由于氮强烈的形成并稳定奥氏体且起很好的固溶强化作用,提高了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因此这个系列的不锈钢,适宜在承受较重负荷而耐蚀性要求不太高的设备和部件上使用。204Cu不锈钢是200系不锈钢中镍含量更低的不锈钢,镍含量约1%,对比304钢种更廉价,又因其加工硬化及加工成本与304钢种相当,成型性好,可以浅冲或者中冲,加上200系固有的耐磨性,所以在部分领域可以用204Cu代替304钢种,在市场是上占有一定份额。主要用途有一类餐具、厨房用具、电器制品、建筑材料、钢管、运输设备。
现有技术中,204Cu不锈钢生产工艺需要经过:1.冷轧: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下进行轧制变形,一般指带钢不经加热而在室温直接进行轧制加工。带钢在轧制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加工硬化,加工硬化超过一定程度后,带钢因为过分硬脆而不适于继续轧制,因此带钢经冷轧一定的道次后,往往要进行软化热处理,如再结晶退火等,使轧件恢复塑性,降低变形抗力;2.冷轧后热处理,①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②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及裂纹倾向;③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④均匀材料组织和成分,改善材料性能或为以后热处理组织做准备;3.热处理后进行连续退火和酸洗,酸洗时使用混酸酸洗。
如表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制备204Cu不锈钢的连续退火设备。
表1
表1中的退火炉包括1~7号炉膛,每个炉膛内的烧嘴分布情况为:1号炉膛和2号炉膛为预热区,没有烧嘴;3号炉膛分为Z1&Z2两个加热区;4号炉膛分为Z3&Z4两个加热区;5号炉膛分为Z5&Z6两个加热区;6号炉膛分为Z7&Z8两个加热区;7号炉膛分为Z9&Z10两个加热区。
混酸酸洗在第一阶段电解酸洗时,一部分的氧化物被清除,剩余的氧化物为铬镍铁复合氧化物。用HNO3和HF的混合物来除去这些复杂的氧化物,如有必要的话,也除去贫铬区。由于带钢酸洗段高品质要求,混酸酸洗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在最后酸洗段剩余的氧化物被全部清除。不锈钢的混酸酸洗可以看作是组合氧化反应和复合过程。在酸洗时,金属氧化物通过强氧化性的HNO3溶解,一部分金属离子、氮氧化物和水产生。HF使这些金属离子转变成稳定的金属氟盐铬合物。
如表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制备204Cu不锈钢的酸洗设备。
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20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