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惰性载体循环的脱硫废水蒸发器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22040.X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4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葛仕福;汪艺惟;周彩玲;宋鑫;方丹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液分离器 加热器 固液混合器 惰性载体 脱硫废水 蒸发器 固液分离器 浓缩液 循环泵 侧面 无二次污染 循环水出口 排气孔排 上出液口 运行稳定 蒸发气体 出料口 出液口 密度计 液位计 调控 结垢 排出 下端 汇合 废水 投资 | ||
1.一种带有惰性载体循环的脱硫废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该蒸发器包括加热器(8)、与所述加热器(8)上方设置的物料进口(5)连接的固液混合器(23)、与加热器(8)下方设置的出料口(10)连接的固液分离器(11)、与所述固液分离器(11)的上出液口(6)连接的气液分离器(1)、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与固液混合器(23)的循环泵(12),固液分离器(11)的下方与固液混合器(23)的固体进口连接,气液分离器(1)一侧面设有密度计(15),另一侧面连有液位计(16),气液分离器(1)侧面还设有循环水出口(19),下方设有浓缩液调节阀(17);循环水出口(19)上连接的循环管与脱硫废水管的出口汇合后一起与循环泵(12)的进口连接,循环泵(12)的出口与固液混合器(23)的液体进口连接,所述脱硫废水管上设置有调节阀(18),固液混合器(23)的混合出口与物料进口(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惰性载体循环的脱硫废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8)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蒸发管(81)、分别设置在各个蒸发管(81)上方的方圆变径管(82)和位于顶端并覆盖在所有方圆变径管(82)上方的一个上封头,所述方圆变径管(82)上方为方形,下方为圆形,每个方圆变径管(82)的下方插入方圆变径下管板(822)的对应孔上,所有方圆变径管(82)的上方之间采用点焊连接在一起,并与方圆变径上管板(821)中间的大方口点焊并固定住,上圆管板(811)与蒸发管(81)之间满焊,方圆变径下管板(822)与上圆管板(811)之间用螺丝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惰性载体循环的脱硫废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81)中设置有惰性载体(4),所述惰性载体(4)是粒径为0.1到1mm的刚玉或钢珠,或者是粒径为0.1到3mm的空心钢珠。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带有惰性载体循环的脱硫废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上部设有排气孔(7)。
5.一种带有惰性载体循环的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进气管(3)输送热蒸汽,打开并调节脱硫废水管上的调节阀(18),将脱硫废水送至循环泵(12)进口,如果液位计(16)的计量值高于设定值,则关小调节阀(18),如果液位计(16)计量值低于设定值,则开大调节阀(18),确保液位计(16)计量值接近设定值;
2)打开循环泵(12),将脱硫废水泵入固液混合器(23),与固液分离器(11)分离并从下端进入固液混合器(23)的惰性载体(4)混合,然后进入加热器(8)内进行加热蒸发处理,产生的带有惰性载体的脱硫废水及蒸汽进入固液分离器(11),固液分离器(11)分离的脱硫废水进入气液分离器(1);脱硫废水中蒸发出的蒸汽从气液分离器(1)上端的排气孔(7)排出,被加热后的脱硫废水由循环水出口(19)排出,经循环泵(12)泵入固液混合器(23);
3)通过密度计(15)检测气液分离器(1)分离出的浓缩液的密度,使浓缩液的密度维持在1.1-1.6g/ml,如果密度计(15)的计量值低于设定值,则关小浓缩液调节阀(17),如果密度计(15)计量值高于设定值,则开大浓缩液调节阀(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惰性载体循环的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混合器(23)为文氏管(13)或星型卸载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20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