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区林木用保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15529.4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3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周蕾;王宏彦;齐芬;宗世润;齐光艳;赵玉兵;王于菱;刘亚玲;宗世妮;朱海霞;闫卫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蕾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涂秀清 |
地址: | 717500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湿结构 干旱季节 农林植物 导水孔 固定桩 山区 林木 中空 水毡 透水 薄膜 城市植物 地形条件 根系土壤 山区地区 雨水收集 植物根系 推广性 保湿 贴合 蒸汽 接通 蒸发 湿润 穿过 灌溉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山区林木用保湿结构,包括从依次贴合的截水毡、薄膜、透水毡,其中截水毡、薄膜、透水毡上设有依次穿过的中空固定桩,中空固定桩内部设有导水孔,导水孔接通地面与空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对山区地区雨水收集、农林植物的灌溉成本昂贵,操作复杂,且山区农林植物在干旱季节根系土壤中水蒸汽的蒸发流失的问题。本发明山区林木用保湿结构制作简单,布置方便,成本低廉,保障了在干旱季节植物根系仍能保持湿润的环境,还可以用于城市植物或其他地形条件下的植物等保湿,推广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节水技术技术领域,涉及山区林木用保湿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广大的山区,除却极为险峻崎岖的地形,其他的寻常山坡通常会被广大的劳动者利用起来,种植各类农林植物,如苹果树、桃树,杏树等,但山区地势陡峭,多旱少雨,雨水往往会顺着山坡快速的流失,无法留存,只有少量雨水会渗透地表下,难以进一步滋润山区农林植物根系,种植在山区的农林植物常常因缺水而生长不佳。山区人民手工灌溉,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现有的雨水收集蓄水装置,采用了蓄水层的结构,将雨水作为蓄水源,对农林植物进行灌溉,但操作复杂,成本昂贵,且对于山区农林植物在干旱季节根系土壤中水蒸汽易蒸发流失,不利于山区地区的使用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山区林木用保湿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于山区农林植物在干旱季节根系土壤中水蒸汽易流失蒸发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山区林木用保湿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截水毡、薄膜、透水毡,其中截水毡、薄膜、透水毡上设有依次穿过的中空固定桩,中空固定桩轴向设有导水孔,中空固定桩与截水毡接触部分设有翻边,中空固定桩远离翻边的一端设有尖头。
本发明的特点还包括,
截水毡、薄膜、透水毡通过钉状物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山区林木用保湿结构,简洁、成本低廉且真正切实可行,可以更充分的留存雨水,防止雨水因快速冲刷而很少渗透至土壤表层之下,采用了截水毡,在陡峭的山坡截留雨水,并能将截留的水导入土壤内部,通过采用中空固定桩压紧截水毡、薄膜和透水毡,实现将截留的水导入土壤内部的同时,防止了水分在干旱天气反向挥发的问题,结构简单合理,铺设方便,功能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在未来具有广泛的运用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山区林木用保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山区林木用保湿结构的中空固定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截水毡,2.薄膜,3.透水毡,4.钉状物,5.中空固定桩,6.翻边,7.导水孔,8.尖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山区林木用保湿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从依次贴合的截水毡1、薄膜2、透水毡3形成的三层结构,三者通过钉状物4固定,中空固定桩5依次穿过截水毡1、薄膜2、透水毡3形成的三层结构,其中中空固定桩5的结构如图2所示,中空固定桩5轴向设有导水孔7,导水孔7接通地面与空气,中空固定桩5与截水毡1接触部分设有翻边6,中空固定桩5远离翻边6的一端设有尖头8,尖头8接触土壤。
截水毡1可采用厚度较厚的稀松海绵材料,用来收集雨水。
薄膜2可使用一般材质的防水型薄膜,成本低廉,用来留存雨水。
透水毡3厚度较薄,接触于地面,目的是保护薄膜2不被地面划破,无需防水,以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蕾,未经周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55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开门生物厕所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船舶厕所负压旋推气液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