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8220.2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5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嘉禾瑞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52;C02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林燕辉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联累托石 石墨烯材料 污水处理剂 三氯化铁 壳聚糖 硫酸镁 氧化钙 竹炭 改性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 | ||
一种污水处理剂,包括三氯化铁、聚丙烯酰胺、硫酸镁、竹炭、交联累托石、壳聚糖‑石墨烯材料、氧化钙,所述三氯化铁、改性聚丙烯酰胺、硫酸镁、竹炭相混合,所述氧化钙为粉末与交联累托石、壳聚糖‑石墨烯材料相混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剂,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工农业的发展,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水质也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水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污水排放量之大、成分之复杂加剧了污水处理难度,相应的增加了处理成本。因此,具有高品质、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剂成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吸附能力强,污水处理效果优异的一种污水处理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剂,包括三氯化铁、聚丙烯酰胺、硫酸镁、竹炭、交联累托石、壳聚糖-石墨烯材料、氧化钙,所述三氯化铁、改性聚丙烯酰胺、硫酸镁、竹炭相混合,所述氧化钙为粉末与交联累托石、壳聚糖-石墨烯材料相混合。
其中,所述三氯化铁是10-20份、改性聚丙烯酰胺是25-35份、硫酸镁是5-15份、竹炭是10-15份,所述三氯化铁、聚丙烯酰胺、硫酸镁、竹炭相混合;所述污水处理剂还包括交联累托石是10-15份、壳聚糖-石墨烯材料是20-30份、氧化钙是20-35份。
其中,改性聚丙烯酰胺是取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及余量水,
将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及余量水混合后放入反应釜搅拌并加热,而后加入氨水和硫酸钠并升温,当反应溶液变为粘稠状时停止反应。
其中,所述反应釜内前期温度为50-55,升温后为80-85℃。
其中,所述反应釜内为真空环境或充入惰性气体。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
1、本发明采用竹炭材料作为吸附物同时配合三氯化铁、聚丙烯酰胺等絮凝物料,可有效将污水得到净化处理,因竹炭材料非常轻,可大量吸附杂质沉淀后下沉。
2、通过改性聚丙烯酰胺使其具有阳离子特性,可以对水中带有负电荷的微粒进行电荷中和以及吸附架桥作用,具有良好的除浊、脱色以及强化固液分离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污水处理剂,包括三氯化铁、聚丙烯酰胺、硫酸镁、竹炭、交联累托石、壳聚糖-石墨烯材料、氧化钙,所述三氯化铁、改性聚丙烯酰胺、硫酸镁、竹炭相混合,所述氧化钙为粉末与交联累托石、壳聚糖-石墨烯材料相混合。本发明采用竹炭材料作为吸附物同时配合三氯化铁、聚丙烯酰胺等絮凝物料,可有效将污水得到净化处理,因竹炭材料非常轻,可大量吸附杂质沉淀后下沉。
本实施例所述三氯化铁是10-20份、改性聚丙烯酰胺是25-35份、硫酸镁是5-15份、竹炭是10-15份,所述三氯化铁、聚丙烯酰胺、硫酸镁、竹炭相混合;所述污水处理剂还包括交联累托石是10-15份、壳聚糖-石墨烯材料是20-30份、氧化钙是20-35份。
本实施例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是取浓度为80-95mg/L的丙烯酰胺、200-250mg/L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及余量水,将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及余量水混合后放入反应釜搅拌并加热,而后加入氨水和硫酸钠并升温,当反应溶液变为粘稠状时停止反应。经过上述方式改性的改性聚丙烯酰胺具有阳离子特性,可以对水中带有负电荷的微粒进行电荷中和以及吸附架桥作用,具有良好的除浊、脱色以及强化固液分离作用。
本实施例所述反应釜内前期温度为50-55,升温后为80-85℃。
本实施例所述反应釜内为真空环境或充入惰性气体。充入惰性气体保障反应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嘉禾瑞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嘉禾瑞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82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