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加解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5801.0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0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安晓江;蒋红宇;胡伯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海泰方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 |
代理公司: | 11291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密密钥 明文数据 随机数 密文 加密 初始密钥 数据加解密 加密方式 解密 攻击 初始向量 数据加密 加密方 解密方 明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加解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OFB模式对明文数据进行加密,易造成对明文的主动攻击的问题。数据加密方法包括:加密方采用第一加密方式,初始密钥和初始向量,生成第一加密密钥;生成至少一个随机数,根据至少一个随机数和第一加密密钥,确定第二加密密钥;采用第二加密密钥,对待加密的明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密文;采用第二加密方式,及初始密钥对每个所述随机数进行加密,分别得到每个第二密文;将第一密文和每个第二密文发送给解密方。因为攻击者不知道初始密钥,不能每次都解密出正确的随机数,也就不能准确地得到第二加密密钥,进而不能每次解密出明文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明文数据的攻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加解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高,相应的,信息的保护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一般采用对明文信息加密的方式来保护信息。
加密方可以采用输出反馈(Output Feedback,OFB)模式对明文数据进行加密。采用OFB模式进行加密时,需要先知道待加密的明文数据D的长度L,采用初始密钥K和预设比特的初始向量IV,生成加密密钥K1,加密密钥K1的长度为明文数据D的长度L;然后将待加密的明文数据D与加密密钥K1进行异或,得到密文数据ED,密文数据ED的长度为L。
解密方在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时,需要先知道待解密的明文数据ED的长度L,采用初始向量IV和初始密钥K,生成解密密钥K1,解密密钥K1的长度为密文数据ED的长度L;然后将待解密的密文数据与解密密钥K1进行异或,得到明文数据D。
针对多个明文的长度相同的应用场景下,攻击方在成功解密出一次密文后,就已经推导出了加密密钥K1,后续如果使用相同的初始向量和初始密钥确定加密密钥,对一段相同长度的明文数据进行加密,可能后续生成的加密密钥和之前生成的加密密钥是相同的,攻击方很容易根据加密密钥,将密文解密出明文,容易造成对明文的主动攻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加解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OFB模式对明文数据进行加密,易造成对明文的主动攻击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加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加密方采用预设的第一加密方式,以及预先保存的初始密钥和初始向量,生成第一加密密钥;
生成至少一个随机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随机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密钥,确定第二加密密钥;
采用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对待加密的明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密文;
采用预设的第二加密方式,及所述初始密钥对每个所述随机数进行加密,分别得到每个第二密文;
将所述第一密文和每个所述第二密文发送给解密方。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随机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密钥,确定第二加密密钥包括:
采用预先保存的切割组合方式,利用所述至少一个随机数,对所述第一加密密钥进行切割并重新组合,得到第二加密密钥。
进一步地,采用预先保存的切割组合方式,利用至少两个随机数,对所述第一加密密钥进行切割并重新组合,得到第二加密密钥,包括:
按照第一加密密钥中每个字符的排序,以及每个随机数的优先级,按照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确定每个随机数对应数量的字符组成的子字符串,每个子字符串的优先级与对应的随机数的优先级相同;
将优先级低的子字符串置前,所述优先级高的子字符串置后,得到第二加密密钥,至少两个随机数的和小于所述第一加密密钥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密密钥的长度为待加密的明文数据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海泰方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海泰方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58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