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储料模块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96644.1 | 申请日: | 2018-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4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 发明(设计)人: | 岳朝贤;岳文郁;岳文豪;岳翔;黄仲文;王哲;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亚伯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孙荀 |
| 地址: | 21530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模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储料模块,包含有料架、多个料盘与控制装置,料架冲切设有间隔并排的容置槽,各料盘分别置入定位于容置槽中,控制装置具有主机端与指示端,各指示端于各容置槽分别设置有红外线侦测器与指示灯;当要取用或收纳料盘时,主机端会点亮相对应容置槽的指示灯,以指示使用者取出或放置料盘,而红外线侦测器正对于料盘的外环部一侧,以迅速、精确侦测出容置槽内是否放置定位有料盘,并且发出信号至主机端;进而智能储料模块结构可以降低储料系统成本,并提供多样性使用配置,达到自动识别而不须使用者自行判定取料与收料处,能够减少人工管理,增加取料与收料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智能储料模块,尤指可供使用者正确的取用与置放料盘的智能储料模块。
背景技术
在电子元件表面粘着制程中,粘着式电子元件采用料带包装方式,再将电子元件料带卷绕于料盘上,但是传统的电子元件料盘的管理无法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实时连线,以致资源管理上产生盲点跟失误区,实务上容易产生呆料,无法有效掌控实际库存状况。而且操作人员在自行判断取料时,难以有效实践先进先出,余料的管理更加困难,导致部分料带与料盘因过期而损失。
虽然目前的电子料仓库可使用储料系统,以侦测器进行侦测各料槽是否放置有料盘,并利用指示灯显示要取料与收料处,以供使用者正确的取用与置放料盘。但是,在料盘表面环列的扇形开口与料带卷绕外径大小的各种情况下,经常导致侦测器无法进行精确侦测与判定,而造成取料与收料错误,严重影响系统化管理。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此行业相关业者所急欲研究的课题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智能储料模块结构可以降低储料系统成本,并提供多样性使用配置,达到自动识别而不须使用者自行判定取料与收料处,能够减少人工管理,增加取料与收料效率,更可有效的掌控实际库存状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利用料架本体的顶板与侧板直接冲切出成排的容置槽与隔条,以达到轻量化,并且容易制造生产,降低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智能储料模块,包含有料架、多个料盘与控制装置,其中:该料架具有中空状料架本体,该料架本体一侧设有多个间隔并排的容置槽;该多个料盘两侧各设有外环部,各该料盘分别置入定位于该料架本体的各该容置槽中,且各该料盘的上段高出于各该容置槽上;该控制装置具有主机端,以及连接于该主机端的多个指示端,各该指示端设置于该料架本体,并分别对应于各该容置槽,各该指示端分别设置有红外线侦测器与指示灯;当要取用该料盘时,该控制装置的该主机端会点亮相对应于该料盘放置的该容置槽的该指示灯,以指示使用者取出该料盘;当要收纳该料盘时,该主机端会点亮相对应于该料盘置放位置的该容置槽的该指示灯,以指示该使用者将该料盘放置于该容置槽中;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的各该红外线侦测器分别设置于该料架本体的各该容置槽侧方,且该红外线侦测器正对于该料盘置入该容置槽定位后的该外环部一侧进行侦测,以侦测出该容置槽内是否放置定位有该料盘,并且该红外线侦测器发出信号至该主机端。
前述的智能储料模块,其中该料架本体具有顶板,该顶板一侧朝下延伸有侧板,在该顶板与该侧板往下冲切形成各该容置槽,且于各该两容置槽之间分别形成隔条,各该红外线侦测器对应设置于各该隔条内侧面。
前述的智能储料模块,其中各该红外线侦测器包括于各该容置槽两侧分别设有红外线发射件以及相对应的红外线接收件,且各该红外线侦测器靠近于该顶板的各该容置槽末端,各该料盘两侧接近该外环部环列设有多个扇形开口。
前述的智能储料模块,其中该料架本体的该侧板对应各该容置槽分别设置有灯孔,各该指示灯电性连接有指示灯电路板,该指示灯电路板设置于该侧板的内侧面,各该指示灯对应于各该灯孔,各该红外线侦测器电性连接有侦测器电路板,该侦测器电路板设置于该料架本体的该顶板内侧面,且该侦测器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该主机端与该指示灯电路板。
前述的智能储料模块,其中该料架本体为多个并排设置,各该料架本体分别设置各该指示端,各该指示端的该侦测器电路板依序电性串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亚伯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亚伯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66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栅支架及安装方法
- 下一篇:发光机构、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