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梯故障时的应急安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94805.3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0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樊龙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丰威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B66B1/34;H02K5/18;H02K5/20;H02K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汪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梯 故障 应急 安全 系统 | ||
1.一种用于电梯故障时的应急安全系统,包括电气柜(1),所述电气柜(1)设于电梯控制柜旁,并与电梯控制柜电气连接,所述电气柜(1)内通过隔板(2)分隔成上、下两个安装空间,分别为上腔(101)以及下腔(102),其中,上腔(101)内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电气电路的电气系统,下腔(102)内固定安装有蓄电池(3),所述蓄电池(3)通过逆变器的转换以及电气系统的控制向电梯控制柜供电,所述蓄电池(3)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壳体与电气柜的下腔(102)的底部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柜(1)的上方安装空间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安装风扇(4)的安装孔,所述风扇(4)固定在安装孔内,所述风扇(4)通过马达组件(5)驱动转动,所述马达组件(5)通过蓄电池(3)供电,并且所述马达组件(5)与电气系统连接;
所述风扇(4)包括扇框(401)、叶片(402)以及轮毂(403),所述轮毂(403)通过所述马达组件(5)驱动转动,所述叶片(402)固定安装在轮毂(403)的侧边圆周,并呈放射状分布,所述轮毂(403)转动连接在扇框(401)内,所述扇框(401)的一端为进风口(404),与进风口(404)相对的另一端为出风口(405);
所述轮毂(403)通过十字支架(408)连接在扇框(401)靠近进风口(404)的一端,所述十字支架(408)的中心连接有一个转动座(409),所述轮毂(403)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座(409)上;
所述转动座(409)为内壁底部设有台阶(410)的筒体,所述轮毂(403)转动连接在转动座(409)内部,并通过台阶(410)限位;
所述马达组件(5)包括马达本体(501)、用于安装马达本体(501)的马达外壳(502),所述马达本体(501)固定安装在马达外壳(502)的内部,并且所述马达本体(501)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轴(503)与轮毂(403)连接,所述马达外壳(502)与靠近风扇(4)进风口(404)一端的扇框(401)固定;
所述马达本体(501)通过散热片(504)包覆在马达外壳(502)内,所述散热片(504)包括呈环状且固定贴合在马达本体(501)外壁上的第一散热片,以及在第一散热片的外侧壁上沿第一散热片径向呈放射状分布的若干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与第一散热片连为一体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故障时的应急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框(401)在出风口(405)的一端设有导风面(406),所述导风面(406)呈曲面状,且曲面从出风口(405)向外延伸的曲率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梯故障时的应急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406)与扇框(401)的出风口(405)之间通过导风圈(407)连接,所述导风圈(407)呈规整的圆环状,导风圈(407)的内径与出风口(405)的直径一致,且导风圈(407)的内圈与出风口(405)的口沿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故障时的应急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散热片上均设有若干从第二散热片的一侧面对穿到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的对穿孔(505),所述第二散热片远离第一散热片的一端通过一个呈圆环状的固定环(506)固定在马达外壳(502)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梯故障时的应急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片的侧面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所述对穿孔(505)的轴线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呈45°~90°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丰威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丰威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480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吸热装置
- 下一篇:散热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