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草石蒜组织培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90820.0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9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束晓春;王忠;李乃伟;张凤姣;庄维兵;李晓丹;王涛;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草 石蒜 组织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稻草石蒜鳞茎盘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获取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外植体的选取与消毒、不定芽诱导、继代培养与增殖、根的诱导、组培苗移栽。本发明方法诱导萌动率达到98%,初代单株增殖不定芽13倍以上,生根率达到98%,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稻草石蒜离体快速繁殖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稻草石蒜(
背景技术
稻草石蒜(
目前该品种种苗数量在国内非常少,相关研究表明石蒜属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分球繁殖系数很低,而种子繁殖无法保证花色的遗传性状,因此稻草石蒜资源紧缺,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有关稻草石蒜及其同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国内外鲜有报道。单卓以鳞茎为外植体,进行了香石蒜组培快繁的研究(香石蒜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园林科技,2012年第3期,8-11页)。朱锦等以石蒜的鳞茎为材料研究了小鳞茎的分化和增殖(石蒜组培繁殖技术的研究,浙江林业科技,2002年第4期,45-48页)。以往研究均得到了石蒜属其他种的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多以鳞茎为外植体,常出现污染率高和增殖率相对比较低的问题。而高增殖率低污染率的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尚未建立。发明人前期以红花石蒜花序轴为外植体建立了该种的离体快繁体系,然而同一技术在同属不同种的应用上存在差异,且稻草石蒜的种源数量相比红花石蒜,更加稀缺,花期可取的花序轴更加有限,因此花序轴途径不适用于稻草石蒜。
综上所述,采取组织培养繁殖稻草石蒜是解决稻草石蒜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稻草石蒜的开发和推广利用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了以稻草石蒜鳞茎盘为外植体进行植株离体再生的方法。
为解决该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A)外植体选择与消毒,选取稻草石蒜生长期的鳞茎盘为外植体,消毒方法用洗涤剂振摇15min,流水冲洗30min后,于无菌操作台上用75%乙醇消毒90s,再用0.2%的升汞消毒25min,最后用无菌水洗涤5次,每次洗1min;
步骤B)不定芽的诱导:消毒后的外植体进行1分4切割,保留鳞茎长度8-12mm,接种于诱导培养基(组分为:MS+6-BA 2 mg/L +玉米素0.3mg/L + NAA 0.2mg/L)中进行不定芽诱导,光照时间10-14h/天,光照强度为1600-1800lx;
步骤C)继代培养与增殖:将步骤B)中所得稻草石蒜不定芽切割后接入继代培养基(组分为:MS+6-BA 2mg/L +NAA0.05 mg/L)中进行继代培养,光照强度为1600-1800lx;
步骤D)根的诱导:将经过步骤C)培养后的稻草石蒜试管苗剥离至单芽后接入生根培养基(组分为1/2MS+IBA 0.6 mg/L)中进行生根培养,获得组培苗;
步骤E)组培苗移栽:将瓶盖打开,组培苗炼苗2天,将组培苗的根浸泡在复合微生物制剂中10min,移栽入基质中。
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为:按照凝结芽胞杆菌发酵液:黄绿木霉发酵液:产黄纤维单胞菌:粪产碱杆菌发酵液:草炭:磷酸氢二钠重量比=3:1:2:3:4:1的比例制备。
所述凝结芽胞杆菌 CICC 100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0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