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模电流检测装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0750.9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8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军;薛伟光;武云龙;徐勇;雷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25 | 分类号: | G01R19/25;G01R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模电流检测装置、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套设在被测线缆的正负极线束外侧,用于感应被测线缆的共模电流,生成感应电压;电压采样模块,用于对感应电压进行采样,得到感应电压值。该装置通过采集感应电压可有效检测出存在的共模电流,从而可以实现共模电流的快捷检测与分析,且该装置体积小、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模电流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模电流检测装置和一种共模电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度智能化的电力电子设备迅速发展,这些设备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也产生较大的电磁干扰问题。任何电力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电磁场,过量的电磁发射将导致其他电力电子设备出现工作异常甚至损坏的问题。而电力电子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共模电流是传递电磁干扰的重要途径,必须进行精确地测量后才能对症下药。
现有的测试共模电流的设备主要基于接触式电压探头和采样分离回路,对电路中的共模电流进行采样分离后采取高精度分析系统进行检测。然而,此类设备一般价格较高,价格一般在数十万至数百万人民币,并且,此类设备的体积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共模电流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采集感应电压可有效检测出存在的共模电流,从而可以实现共模电流的快捷检测与分析,且该装置体积小、成本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共模电流检测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共模电流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套设在被测线缆的正负极线束外侧,用于感应所述被测线缆的共模电流,生成感应电压;电压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感应电压进行采样,得到感应电压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共模电流检测装置,检测模块套设在被测线缆的正负极线束外侧,用于感应被测线缆的共模电流,生成感应电压,电压采样模块用于对感应电压进行采样,得到感应电压值。由此,该装置通过采集感应电压可有效检测出存在的共模电流,从而可以实现共模电流的快捷检测与分析,且该装置体积小、成本低。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共模电流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环形采集磁芯,所述环形采集磁芯套设在所述被测线缆的正负极线束外侧;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缠绕在所述环形采集磁芯上,所述感应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压采样模块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共模电流检测装置,还包括:频率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感应电压的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的数量进行采样,得到半周期计数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频率采样模块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的两端连接,用于在所述感应电压处于正半周期时,发出第一光信号;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用于在所述感应电压处于负半周期时,发出第二光信号;光敏三极管,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光信号或所述第二光信号时导通;计数模块,所述计数模块分别与所述光敏三极管的两端连接,用于对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导通次数进行计数,得到所述半周期计数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共模电流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用于对所述感应电压值和所述半周期计数值进行分析,若所述感应电压值不恒定或所述半周期计数值大于1,则根据所述半周期计数值计算所述感应电压的频率值,和/或,根据所述感应电压值计算所述感应电压的瞬时值的最大值,和/或所述感应电压的瞬时值的最小值,和/或所述最大值的绝对值和所述最小值的绝对值的和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若所述感应电压值恒定且所述半周期计数值等于1,则判断出所述被测线缆漏电,并输出漏电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07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