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建筑通风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85874.8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5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范世荣;赵阔;殷春亮;陈锡苗;董家涌;俞亚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3/16;F24F11/74;F24F13/20;F24F13/28;H02N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转换装置 储能装置 通风设备 风机 机械能 节能建筑 支撑杆 风机振动 管体内部 建筑领域 节能环保 能量损失 上下两端 使用寿命 再利用 管体 储存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建筑通风设备,属于建筑领域,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部设置有风机、支撑杆、第一能量转换装置和第一储能装置,所述第一储能装置与所述第一能量转换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能量转换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风机和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能量转换装置能够把所述风机振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所述第一储能装置用于储存所述电能并且为所述风机提供电能。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提高了建筑通风设备的使用寿命,能量转换装置可以使部分机械能得到回收并再利用,减少能量损失,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建筑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节能建筑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节能建筑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是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为了便于对建筑通风需要使用到通风设备,而现有的通风设备无法对通风的量进行调节,从而不方便人们的使用。通风设备在工作时,会存在振动,影响设备稳定性,并且振动本身会产生多余的机械能,机械能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建筑通风设备,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部设置有风机、支撑杆、第一能量转换装置和第一储能装置,所述第一储能装置与所述第一能量转换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能量转换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风机和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能量转换装置能够把所述风机振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所述第一储能装置用于储存所述电能并且为所述风机提供电能。
较佳的,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嵌套在下壳体上。
较佳的,所述下壳体包括受力壳、从动外壳和底壳,所述受力壳内侧壁的内螺纹和所述上壳外侧壁的外螺纹固定在一起并且形成中空的减震腔体,所述从动外壳紧贴所述受力壳设置,通过位于从动外壳底端的第一轴相互固定,所述第一轴的底端通过连杆与所述底壳上的第二轴连接,所述从动外壳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半封闭或者不封闭的腔体。
较佳的,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的截面是单向偏向螺纹。
较佳的,所述腔体包括发条、第一压电结构层、旋转齿盘和第二压电结构层,所述发条、所述第一压电结构层、所述旋转齿盘和所述第二压电结构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
较佳的,所述发条盘踞在所述腔体上部,所述发条外端固定在所述从动外壳上,所述发条内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外侧设置的第二轴套上,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轴之间可以保持自由转动。
较佳的,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旋转齿盘相固定,所述第二轴套的转动能带动所述旋转齿盘的转动,所述旋转齿盘的外缘有齿痕。
较佳的,所述底壳上与所述旋转齿盘的齿痕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撞锤结构,所述撞锤结构包括撞锤基座、撞锤和撞锤受体,所述撞锤基座固定设置在底壳上一端上,所述撞锤固定设置在所述撞锤基座上,所述撞锤受体靠近所述齿痕设置。
较佳的,所述管体依次设置有第一滤网、活性炭滤层、生物薄膜层和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第一滤网、所述活性炭滤层、所述生物薄膜层和所述紫外线消毒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网、所述活性炭滤层和所述生物薄膜层均为弧形结构。
较佳的,所述管体顶部和底部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长孔,所述长孔的内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第二能量转换装置和第二储能装置;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电动伸缩杆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能量转换装置,所述第二储能装置与所述第二能量转换装置连接。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58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墙式新风机
- 下一篇:地下人行通道的自动通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