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淤泥修复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84177.0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9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程刚;李昱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德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127;C02F11/14;C02F11/00;C02F1/00;E02B3/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毕进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淤泥 修复 河道淤泥 淋洗系统 皮带传送 修复工艺 沉降池 河道 集成式装置 固化处理 泥水分离 配套设备 水质监测 脱附系统 污泥处理 自然沉降 固化剂 泥浆泵 淤泥泵 转运车 沉降 重金属 泵送 堆场 脱附 水泵 运输 污水处理 抽出 污水 排放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淤泥修复工艺,具体步骤如下:A、淤泥运输,通过河道中的绞吸船的泥浆泵,将河道中的淤泥泵送至淤泥筛分转运车中,将淤泥运输至沉降池;B、沉降,淤泥在沉降池中进行自然沉降,泥水分离;C1、污水处理,分离出的污水通过水泵抽出,泵送至渗虑脱附系统,脱附后的水质监测达到合格后进行排放;C2、污泥处理;D、淤泥修复,固态淤泥通过皮带传送输送至淋洗系统,在淋洗系统中通过加入固化剂,对固态淤泥中所含的重金属进行固化处理,以此实现淤泥的修复作用,修复完成的淤泥通过皮带传送,输送至快速堆场。本发明所配套设备均为车载集成式装置,移动快,修复占地面积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淤泥修复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情况下,河道淤积污泥的产生量伴随社会的发展正与日俱增,已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河道淤积的存在导致河床变浅、蓄水量变少、河水变臭,环境破坏和水质下降,已经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制约了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群众对治理河道、改善水资源环境的要求十分迫切。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已成为当今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
传统的淤泥处置方式大部分是选择合适地址就近堆置或外运堆置,但是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水、造成其流动性很大,同时体积也很大,如此则需要较大面积的堆放场地,因污泥中含有的各种污染物极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目前淤泥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物理脱水,热处理,固化处理。物理脱水方法只解决了含水量的问题,不能从根本解决淤泥中含有污染物的处理。热处理针对淤泥来说,处理量十分有限,用于大量淤泥的处理不太适合。而固化处理在整个淤泥处理过程中通过添加一定的固化试剂,在淤泥固化的过程中将各种污染物进行固化处理,处理效果较佳。但是如何安排合理的工艺流程,使得淤泥从河道清淤出来,直至处理完成,在脱水基础上,更好的将淤泥中的重金属及一些有害元素分离或固化,一直是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淤泥修复工艺,通过泥水分离路径,保证淤泥完全处理,将污染物全部移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道淤泥修复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A、淤泥运输
通过河道中的绞吸船的泥浆泵,将河道中的淤泥泵送至淤泥筛分转运车中,将淤泥运输至沉降池。
B、沉降
淤泥在沉降池中进行自然沉降,泥水分离。
C1、污水处理
分离出的污水通过水泵抽出,泵送至渗虑脱附系统,脱附后的水质监测达到合格后进行排放。
C2、污泥处理
沉淀后的污泥通过泥浆泵泵送至静态混合器中,同时,通过泵将絮凝剂输送至静态混合器中,将淤泥与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进过混合的淤泥进入卧式螺旋离心机,通过离心作用,使得淤泥进行再一次的泥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污水进入渗虑脱附系统,分离出来的淤泥变为固态淤泥。
D、淤泥修复
固态淤泥通过皮带传送输送至淋洗系统,在淋洗系统中通过加入固化剂,对固态淤泥中所含的重金属进行固化处理,以此实现淤泥的修复作用,修复完成的淤泥通过皮带传送,输送至快速堆场。如此完成淤泥的修复。
进一步的,所述的淤泥筛分转运车为一种车载淤泥收集储存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的渗虑脱附系统为一种车载土壤渗滤脱附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淋洗系统为一种车载集成式土壤淋洗修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德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德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41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