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DN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3130.2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4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赖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7/125 | 分类号: | H04L47/125;H04L43/08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dn 负载 均衡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DN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监控与各台服务器连接的入口链路的数据流类型是突发流量还是常规流量;根据各个入口链路的数据流类型调整各个入口链路对应的出口链路;将所述交换设备的剩余缓存分配给数据流类型为突发流量的入口链路对应的出口链路。该方案中,能够根据各个入口链路的数据流类型调整各个入口链路对应的出口链路,并且会将交换设备的剩余缓存分配给数据流类型为突发流量的入口链路对应的出口链路,既使交换设备的缓存较小,也能够确保各个出口链路有足够的缓存应对入口链路的突发流量,确保数据流的正常转发,从而避免出现丢包的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Network,CDN)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所示是CDN的架构图,Server-1到Server-4是CDN中的服务器,服务器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图1中四台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为了成本考虑,服务器一般都使用单链路方式接入交换设备(TOR)。TOR使用三根链路(port1、Port2、Port3连接的链路)作为负载均衡的出口链路,连接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CDN中的服务器可以租赁给不同的ISP,为不同的ISP提供服务。
一般为了各个出口链路的流量更加均衡,会使用负载均衡策略,根据数据流的源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等作为均衡因子,选择出口链路。例如图1中,Server-1的数据流走Port1,Server-2的数据流走Port2,Server-3的数据流走Port3,Server-4的数据流走Port1。当服务器数量较多、且提供的数据流比较平均时,均衡效果较好。但是随着视频直播等的兴起,各个ISP为了保证实时性,需要对数据流进行分段压缩后发出,此时便出现了突发流量。所谓的突发流量是指突发的瞬时流量较大的数据流,瞬时流量可能很大,但是从入口链路的平均流量来看并不高。如图1所示,假设Server-1存在突发流量,Port1的带宽为1G,Server-1的瞬时流量为800M,而Server-4的平均流量为400M,此时Server-1和Server-4的瞬时流量总和超过1.2G,而如果从平均流量来看,800M的瞬时流量由于是瞬时突发的,会被时间平均掉,监控到Port4的平均流量为300M,Port1的平均流量可能也就只有700M,未达到1G。
由于突发流量的存在,当交换设备的缓存较小时,极易出现丢包的现象,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CDN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交换设备的缓存较小时,极易出现丢包的现象,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CDN的负载均衡方法,所述CDN包括交换设备和多台服务器,所述交换设备与所述多台服务器连接,所述方法应用在所述交换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监控与各台服务器连接的入口链路的数据流类型是突发流量还是常规流量;
根据各个入口链路的数据流类型调整各个入口链路对应的出口链路;
将所述交换设备的剩余缓存分配给数据流类型为突发流量的入口链路对应的出口链路。
具体的,监控与各台服务器连接的入口链路的数据流类型是突发流量还是常规流量,具体包括:
在监控周期内针对各个入口链路,执行:
获取当前入口链路在所述监控周期内的最大流量值和最小流量值;
将所述最大流量值与所述最小流量值的差值除以所述最大流量值与所述最小流量值之间的监控时长,得到所述当前入口链路的瞬间流量;
确定所述瞬间流量是否超过所述设定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31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