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的氨氮废水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6948.3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3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江;张树深;杨凤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隋秀文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氮 厌氧氨氧化反应 氨氮废水处理 吸附剂吸附 脱附再生 亚硝化 脱除 环保技术领域 厌氧氨氧化池 氨氮亚硝化 吸附剂价格 氨氮去除 混凝沉淀 生物脱氮 运行成本 吸附剂 脱氮 截留 细菌 废水 | ||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强化的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步骤如下:(1)调节pH;(2)混凝沉淀;(3)含有填料的亚硝化池内废水中部分氨氮亚硝化;(4)含有填料的厌氧氨氧化池内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脱氮;(5)吸附剂吸附剩余氨氮;(6)吸附剂脱附再生。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在生物脱氮中强化了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能有效截留细菌,生物脱除氨氮后再以吸附剂吸附进一步脱除氨氮,提升了氨氮去除率,且吸附剂价格低廉能脱附再生,运行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强化的氨氮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在氨氮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硝化阶段是化能自养过程,一般分为2个步骤:第1步是亚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态氮,第2步是硝化细菌将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这2个步骤均需氧气。反硝化阶段是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反硝化细菌是化能异养菌。
短程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的脱氮过程与传统的硝化和反硝化脱氮过程相比,能耗低、步骤短且不需要大量外加碳源,优势明显。
短程硝化是亚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厌氧氨氧化是厌氧氨氧化细菌在厌氧条件下以氨氮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产生氮气的化能自养过程。
然而亚硝化细菌世代周期跨度大,约从几小时到几天,厌氧氨氧化细菌世代周期长,约为11天,实际运行时污泥又流失较多,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泥流失。
单一以生物法脱除氨氮氮的工艺存在不稳定性,容易受环境影响,有必要开发出一种高效稳定的脱氮工艺来处理氨氮废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稳定、成本低廉、氨氮处理效率高的氨氮废水处理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强化的氨氮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向氨氮废水加药调节pH至7.0~8.0。优选地,pH为7.0。
(2)将经步骤(1)处理的废水添加混凝剂,除去微小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
(3)将经步骤(2)处理的废水通入含有填料的亚硝化池,实现部分氨氮转化成亚硝态氮;控制亚硝化池内溶解氧低于0.5mg/L,池内温度30~35℃,pH为7.0~8.0;亚硝化池内的填料材质为聚氨酯,形状为立方体,规格为10mm×10mm×10mm,填充率为20%~60%。优选地,池内温度为35℃,pH为7.0,亚硝化池内的填料填充率为50%。
(4)将经步骤(3)处理的废水经亚硝化沉淀池通入含有填料的厌氧氨氧化池进行脱氮;控制厌氧氨氧化池内厌氧、无光,池内温度30~35℃,pH为7.0~8.0;厌氧氨氧化池内的填料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形状为多孔环形,规格为填充率为20%~60%。优选地,池内温度为35℃,pH为8.0,厌氧氨氧化池内的填料填充率为50%。
(5)将经步骤(4)处理的废水经厌氧氨氧化沉淀池通入含有吸附剂的吸附池,进一步脱除剩余氨氮,完成废水处理过程。
(6)待吸附剂吸附饱和后,将吸附池中的吸附剂取出,放入脱附池脱附,实现吸附剂再生;脱附池与步骤(2)中的亚硝化池连通,吸附剂脱附后,脱附液导入亚硝化池。
调节pH的药品为盐酸、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混凝剂为三氯化铁;吸附剂为沸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69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沼液养分高效利用及环境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