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离子发生装置及应用有该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过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5806.5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7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霍彦强;徐维跃;严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3/14;F24F6/12;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林辉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离子 发生 装置 应用 过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通过的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装置,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负离子球,在气体的流动路径上,所述加湿装置位于负离子发生器的上游。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上述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过滤装置。本发明采用无污染、无能耗的负离子球材料,无需给装置供电即可获得目标浓度的负离子,节能环保,可以提供用与微颗粒结合,有助于身体健康的负离子;采用加湿器方法提高局部湿度,激发负离子球产生负离子,高浓度负离子与空气中微颗粒结合,形成大粒径颗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是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以及应用有该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我国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人们也更加意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空气净化的必要性,因此目前,环保产品中的空气净化器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市场上潜力是极大的。
常用的空气净化器有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臭氧空气净化器,紫外空气净化器、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和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以及各种类型相结合在一起的净化器组合的产品等。负离子主动净化技术利用负离子与空气中微颗粒结合,形成大颗粒,更易被滤网过滤,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常规负离子发生方式为探针或碳刷在通高压的情况下释放负离子,如申请号为03157323.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喷射式空气负离子净化器,包括前后敞开的框架,由多个不锈钢柱构成的正电极,不锈钢柱直立着排成一排,不锈钢柱彼此等间隔地固定在框架的前部,负电极由多个不锈钢针等间距地安装在截面为空心矩形的条形单元的小孔内构成,每个所述不锈钢针等间距地插装在条形单元上的小孔内,条形单元的中心设有导电板,每个不锈钢针分别与导电板电连接,导电板与高压电源的负极电连接;又如申请号为201520795156.3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用的可拆卸负离子释放装置,包括负离子释放碳刷头组件、电路板及高压输入线,还包括一安装拆卸装置,安装拆卸装置位于电路板与所述高压输入线之间。
现有的上述这些负离子发生装置,通常释放的负离子浓度较低,而如果需要获得较高浓度的负离子,则需要提高电压,对产品的安全性和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负离子在空气净化领域常与HEPA滤网配合提高净化效率,但随着HEPA滤网的失效,净化效率逐渐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能够提高负离子的释放浓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过滤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通过的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装置,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负离子球,在气体的流动路径上,所述加湿装置位于负离子发生器的上游。
为便于雾化水充分混合,在气体的流动路径上,所述加湿装置和负离子发生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为便于对空气加湿,所述加湿装置包括能通过气体的边框、超声波雾化装置、雾化混合室、风机和输入水管,所述超声波雾化装置、雾化混合室和风机设置在边框上,所述输入水管的一端连接到外部水源、另一端依次穿过超声波雾化装置和雾化混合室、并最终与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将风机吹出的雾化水喷射到从边框内通过的气体上的喷头。
为提高负离子释放浓度,所述加湿装置的边框包括外边框和间隔地布置在外边框内的内边框,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位于外边框和内边框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喷头设置在内边框的周壁内侧上、并且与外边框和内边框之间的空间内连通,所述外边框的周壁底部最低位置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外边框和内边框之间的空间内连通。
为了在有限空间内增加负离子球的容纳量与表面积,增加负离子的释放浓度,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多个第一容置腔、并且呈蜂窝状布置,每个第一容置腔内填充有上述的负离子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58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