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制成孔模具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夯土墙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1193.8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6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铁钢;于兴保;谭伟;梁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E04B2/64;E04G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形挡片 固定板 土墙 现浇钢筋混凝土 内壁 模具 可拆卸固定 受力性能 筒状结构 侧面 拼接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制成孔模具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夯土墙的施工方法,包括第一弧形挡片、第二弧形挡片、第三弧形挡片、第四弧形挡片、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其中,第一弧形挡片、第二弧形挡片、第三弧形挡片及第四弧形挡片依次拼接形成筒状结构,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弧形挡片的内壁上,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及第三固定板的一端均固定于第三弧形挡片的内壁上,第一固定板的另一端插入并可拆卸固定于第二固定板另一端的侧面与第三固定板另一端的侧面之间,该方法得到的夯土墙受力性能及稳定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制成孔模具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夯土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生土建筑便于就地取材,可重复利用且成本低廉,保温与隔热性能优越,土墙倒塌或拆除后可回归土地,其生态优势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有较大的发展前景,至今仍是国内外备受关注且广为采用的一种居住建筑形式。
然而夯土建筑依照传统,根据业主要求和凭借工匠经验建房,建造过程中几乎无抗震设施,还存在材料选择随意性大、自主施工、土料自身强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据历次地震灾害调查结果显示,在遭受地震时,村镇地区的生土建筑房屋受损率极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生土墙体开裂或倒塌。但也有研究表明,在地震作用下,一些平面布置简单、结构合理、施工质量好的夯土墙承重房屋除了墙体出现一些裂缝外,整个房屋基本完好,说明按照传统方法制造的夯土墙若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会显示出良好的受力性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所以发明一种提高夯土墙体稳定性的构造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钢制成孔模具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夯土墙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得到的夯土墙受力性能及稳定性较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钢制成孔模具包括第一弧形挡片、第二弧形挡片、第三弧形挡片、第四弧形挡片、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其中,第一弧形挡片、第二弧形挡片、第三弧形挡片及第四弧形挡片依次拼接形成筒状结构,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弧形挡片的内壁上,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及第三固定板的一端均固定于第三弧形挡片的内壁上,第一固定板的另一端插入并可拆卸固定于第二固定板另一端的侧面与第三固定板另一端的侧面之间。
螺栓穿过第一固定板的侧面插入于第二固定板的侧面内将第一固定板可拆卸固定于第一固定板的侧面与第二固定板的侧面之间。
第一弧形挡片上与第二弧形挡片相接触的面为斜面;第二弧形挡片上与第四弧形挡片相接触的面为斜面。
所述第一固定板为L形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夯土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若干螺纹钢筋,将各螺纹钢筋固定于地梁上,再将钢制成孔模具放置于地梁上,其中,各螺纹钢筋均插入于钢制成孔模具内,再进行夯土墙模板的安装,其中,钢制成孔模具位于各夯土墙模板围成的区域内,然后在钢制成孔模具与夯土模板之间进行夯土作业,同时通过气动夯锤夯筑墙体,使得墙体夯筑均匀密实,然后拆除螺栓,再将第一弧形挡片向内敲出,最后将第一弧形挡片、第二弧形挡片、第三弧形挡片、第四弧形挡片、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取出,以形成孔洞;
2)向孔洞内浇筑砂浆后边浇筑混凝土边振捣,使得孔洞内的混凝土密实,以形成含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夯土墙。
浇筑砂浆的高度为6cm。
振捣的具体过程为:通过振捣器振捣钢筋,使得孔洞内的混凝土密实。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钢制成孔模具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夯土墙的施工方法在具体操作时,通过钢制成孔模具在夯土墙体内形成孔洞,然后向孔洞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含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夯土墙,通过钢筋混凝土柱以提高夯土墙的受力性能及稳定性,操作方便、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11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筒体混凝土结构浇筑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固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