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热传导的岩土渗流实时测量仪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8944.0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3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张超;王燕杰;童仁园;施阁;孙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2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热传导 岩土 渗流 实时 测量 仪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传导的岩土渗流实时测量仪器系统。系统埋设于地下,每个渗流测量传感器经各自的渗流测量处理终端接渗流信息集汇发送器,渗流信息集汇发送器和发送端天线接;渗流测量传感器中,细管漏斗结构为中间细管和连接在细管两端的两个漏斗,漏斗的小端固接到细管的端部并和细管相通,漏斗的大端端面设有多孔陶瓷片,细管内部的中央布置有可控加热棒,细管内部的两端部均布置有一温度传感器,细管内部的中部插装有水探测针。本发明对岩土中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岩土渗流进行精确测量其方向和渗流量大小,为一种实时观测岩土中渗流量的新仪器,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提供前兆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渗流测量仪,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岩土中渗流量的热导式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岩土渗流是指岩土空隙中运动的地下水。岩土渗流是形成的滑坡、泥石流、垮坝、基坑塌陷等岩土灾变危害的重要因素,岩土灾变危害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岩土自身特殊的物理性质,岩土渗流具有流速低、流量小的特点,岩土渗流的测量很难。
现岩土渗流测量方法有:①孔隙水压力的测量方法;②岩土电阻率测量方法;③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方法;④声呐传播速度测量方法。孔隙水压力测量方法是运用岩土中压力与渗流的关系换算出渗流,其测量值与具体土的构成有关,因此误差较大。岩土电阻率测量是根据含水岩土与电阻率的关系来测量,岩土含水量不能反映渗流大小,尤其是岩土中含水量达到饱和时岩土电阻率不再变化,而通常渗流形成的岩土的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分布式光纤测温方法是将测温光纤放入岩土中,并对光纤附近的岩土进行加热,在有渗流时光纤测得的温度场与渗流场有相关性,这种方法因岩土加热的功率较大,不适合长期实时测量,且光纤测量系统的价格昂贵也不宜长期放置野外。根据声呐传播速度对渗流进行测量的设备整体价格昂贵,也不适合在野外长期实时监测中使用。
可见,现有方法和设备,不能以实时、自动、远程实现岩土渗流的精确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传导的岩土渗流实时测量仪器系统,能在野外实现实时、长期、自动、远程对岩土中渗流进行测量,既可以满足岩土体防灾减灾需求,又能用于建筑、水利方面的工程需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系统包括现场测量仪器,现场测量仪器包括多个渗流测量传感器、多个渗流测量处理终端、渗流信息集汇发送器和发送端天线,每个渗流测量传感器均连接有一个渗流测量处理终端,各个渗流测量处理终端电连接到渗流信息集汇发送器,渗流信息集汇发送器和发送端天线连接,使用时渗流测量传感器与渗流测量处理终端组成使用并埋设于地下;所述的渗流测量传感器包括细管漏斗结构和安装在细管漏斗结构中的水探测针、多孔陶瓷片、温度传感器和可控加热棒,细管漏斗结构为中间细管和连接在细管两端的两个漏斗,漏斗的小端固接到细管的端部并和细管相通,漏斗的大端端面设有多孔陶瓷片,多孔陶瓷片仅容许水渗透过,不容许水以外的土体物质透过,细管内部的中央布置有可控加热棒,细管内部的两端部均布置有一温度传感器,细管内部的中部插装有水探测针,从而形成传感器。
所述的渗流测量处理终端经485总线连接到渗流信息集汇发送器。
所述的渗流测量处理终端包括温度传感器接入电路、恒流源电路、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MCU单片机、可控加热电路、485总线驱动电路、水探测电路;温度传感器均连接到温度传感器接入电路,恒流源电路连接到温度传感器接入电路进行供电,温度传感器接入电路输出端依次经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连接到MCU单片机,MCU单片机经485总线驱动电路连接485总线,485总线连接到渗流信息集汇发送器,MCU单片机分别和可控加热电路、水探测电路连接,可控加热电路、水探测电路分别和可控加热棒、水探测针连接。
还包括远方测量仪器,远方测量仪器包括接收端天线、远程接收装置和PC机,接收端天线和现场测量仪器的发送端天线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端天线和远程接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远程接收装置的输出端和PC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8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