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油降温脱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6087.0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4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同翔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框 食用油 转轴 隔板 油泵 过滤器 脱蜡系统 下方位置 储油罐 过滤板 进油口 固联 输油管 外部 底部连通 电机驱动 搅拌效果 结晶效率 冷却模块 上方位置 生产设备 控制器 出油口 硅藻土 搅拌浆 进料口 脱蜡 连通 贯穿 | ||
1.一种食用油降温脱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框(2)、结晶框(3)、过滤板(1)、过滤器(4)、油泵(5)与储油罐(6),所述结晶框(3)的顶部固联有搅拌框(2),且搅拌框(2)成漏斗状结构,并且搅拌框(2)的底端延伸至结晶框(3)的内部;所述搅拌框(2)的内部贯穿有转轴(21),转轴(21)通过电机(22)驱动,转轴(21)的顶端通过联轴器与气缸(23)的缸杆连接,转轴(21)的外部固联有搅拌浆(24),搅拌浆(24)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进油孔(241),且搅拌浆(24)的顶部位于每个进油孔(241)的上方位置处均通过弹簧与空心球(242)连接,转轴(21)的底部通过转动杆(25)与叶轮片(26)连接,搅拌框(2)的内部位于叶轮片(26)的下方位置处固联有隔板(27),且转动杆(25)贯穿隔板(27);所述搅拌框(2)的外侧位于隔板(27)的上方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进油口(36),搅拌框(2)的外侧位于隔板(27)的下方位置处开设有出油口(37);所述搅拌框(2)的顶部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油口(31)和进料口(32);所述结晶框(3)的外部设有冷却模块(33),结晶框(3)的右下方侧壁开设有进水口(34),结晶框(3)左上方侧壁开设有出水口(35);所述结晶框(3)的内部位于搅拌框(2)的下方位置处设有过滤板(1),结晶框(3)的底部连通有输油管(7),过滤器(4)、油泵(5)与储油罐(6)依次通过输油管(7)连通;所述结晶框(3)的外部设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气缸(23)与电机(22)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油降温脱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33)由外螺旋形油管(331)与内螺旋形油管(332)组成,外螺旋形油管(331)与内螺旋形油管(332)均呈倒锥形结构,内螺旋形油管(332)的底端与第二进油口(36)连通,外螺旋形油管(331)的底端与出油口(37)连通,且外螺旋形油管(331)顶端与内螺旋形油管(332)顶端通过连接管(33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油降温脱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的一端卡合于结晶框(3)的内侧壁上,过滤板(1)的另一端贯穿结晶框(3)的内侧壁并与密封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油降温脱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框(3)的内部通过多个弹簧与支撑座(39)连接,支撑座(39)的顶部呈圆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油降温脱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框(3)的内侧壁位于进水口(34)的上方位置处固联有连接件(38),连接件(38)的一端自上而下依次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81)与挡板(382),且连接杆(381)通过两个伸缩弹簧(383)分别与外螺旋形油管(331)与内螺旋形油管(332)固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油降温脱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25)的外侧底端位置处固联有清理杆(251),清理杆(251)的底部设有清理毛刷(2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同翔,未经陈同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60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