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花生红衣中脂溶性色素转化为水溶性色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2723.2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4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高锦鸿;芦鑫;黄纪念;孙强;贾聪;宋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杨海霞 |
地址: | 45000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生红衣 水溶性色素 脂溶性色素 除杂 真空旋转蒸发 制备技术领域 产品水溶性 色素提取液 水浴加热 乙酸乙酯 应用开发 皂化反应 上清液 抽滤 均质 色素 无色 制备 转化 浓缩 合并 研究 | ||
本发明属于水溶性色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花生红衣中脂溶性色素转化为水溶性色素的方法,具体为:以花生红衣为原料,除杂粉碎,采用乙酸乙酯均质提取色素,将色素提取液离心,收集上清液进一步抽滤除杂后加入NaOH,水浴加热进行皂化反应,将反应液水洗至接近无色,收集合并水溶液,真空旋转蒸发浓缩,冷冻干燥后获得水溶性色素。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为花生红衣中脂溶性色素的充分利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本发明具有产品水溶性高,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本发明方法为花生红衣水溶性色素的工业化制备提供了可能,这对于花生红衣脂溶性色素的后续研究与应用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积极的学术和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溶性色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花生红衣中脂溶性色素转化为水溶性色素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皂化、萃取获得花生红衣水溶性色素。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花生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首位。2016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约为4727千公顷,总产量约2182 万吨,花生红衣作为花生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产量也十分巨大,据折算我国花生红衣年产约18 万吨,而其商业价值十分低廉约70~120 元/吨,绝大多数的用途仅限于作为牛的饲料,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研究表明:花生红衣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含量约150 mg /g ,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此外,花生红衣亦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色素,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不仅安全而且稳定。若能将花生红衣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提取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不仅可以变废为宝, 还可以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有必要开展花生红衣色素的全面研究及利用。
为了获得花生红衣色素,传统花生红衣色素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乙醇水溶液提取,该方法虽然可以实现花生红衣色素中水溶性色素提取,但不能实现花生红衣色素的完全提取,即不能提取花生红衣中的脂溶性色素,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对花生红衣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取一定的化学方法,将其转化为水溶性色素,以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将花生红衣中脂溶性色素转化为水溶性色素的方法,其充分利用花生红衣中的色素成分,将具有工业转化潜力的花生红衣脂溶性色素转化为水溶性色素,该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污染小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将花生红衣中脂溶性色素转化为水溶性色素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花生红衣脂溶性色素的提取:
将粉碎后的花生红衣与乙酸乙酯混合形成悬浊液,然后进行均质提取,均质提取结束后离心,上清液经减压浓缩获得浓缩液;
2)花生红衣脂溶性色素皂化反应:
向步骤1)所得浓缩液中加入NaOH,搅拌条件下于60-100℃皂化反应40-80min获得皂化液,将皂化液静置分层,排出并收集下层水溶液,经真空旋转蒸发和真空冷冻干燥(-40--60℃),即得水溶性色素。
进一步的,为了获得较多的水溶性色素,上述的步骤2)中,可在第一次排出并收集下层水溶液后,再分别用50mL蒸馏水洗涤皂化液2-4次至水溶液接近无色,待静置分层,排出下层水溶液并合并水溶液,再经真空旋转蒸发、真空冷冻干燥,获得花生红衣水溶性色素。
上述将花生红衣中脂溶性色素转化为水溶性色素的方法,步骤1)中,所述粉碎后的花生红衣经下述步骤获得:将脱壳除杂后的花生放入烘箱于60-90℃干燥90-120min,然后选用干法脱红衣机对花生进行脱皮,收集花生红衣即可。
上述将花生红衣中脂溶性色素转化为水溶性色素的方法,步骤1)中,将粉碎至60-100目的花生红衣与乙酸乙酯混合配成质量浓度5-15%的悬浊液;均质提取时,转速设置为5000-10000 rpm,操作温度为2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2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