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直流电力载波的光伏农业物联网芯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51069.3 | 申请日: | 2018-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0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韩利生;臧俊霖;陈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华绿色农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直流 电力 载波 农业 联网 芯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直流电力载波的光伏农业物联网芯片,包括微控制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光伏数据处理单元、农业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协议处理单元、电力载波耦合单元。微控制单元连接光伏数据处理单元和农业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协议处理单元;通信协议处理单元连接电力载波耦合单元;电力载波耦合单元连接外部直流供电线路;农业数据处理单元连接外部的农业数据输入线路,光伏数据处理单元连接外部的光伏数据输入线路。本发明采用微控制单元代替单片机电路板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将光伏和农业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电源供电、通信管理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并采用直流电力载波模块实现在直流供电线路同时完成通信功能,删除了重复的电子器件、避免了通信网络布线,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联网芯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直流电力载波的光伏农业物联网芯片。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农业系统所配置的物联网,其信息节点所采集的信息一般包括光伏发电系统的组件姿态、组串电流、组件温度数据,以及设施农业系统的气温及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及湿度、辐照度数据,分别独立采集和处理后,通过各自的通信链路向数据采集中心汇报。由于所采用的均为独立器件,导致节点设备在现场布局、供电、通信等工作量加大,存在质量隐患多、成本高、数据处理效率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直流电力载波的光伏农业物联网芯片,解决独立器件多、供电与通信布线复杂、综合成本高、数据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微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控制和运算功能,处理输入和输出信号;
电源管理单元,用于将系统输入的电压转换为各功能模块所需要的直流供电电压;
光伏数据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组件姿态、组串电流、组件温度数据,输入到微控制单元中;
农业数据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气温及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及湿度、辐照度数据,输入到为控制单元中;
通信协议处理单元,用于将微控制单元处理的数据进行协议转换,使之适用于现场总线。
电力载波耦合单元,用于将微控制单元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耦合,使之适用于电力载波通信;
上述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微控制单元的两个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光伏数据处理单元和农业数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微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通信协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通信协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力载波耦合单元的信号输入端,电力载波耦合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外部直流供电线路;电源管理单元的供电输入端连接外部直流供电线路,供电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单元、光伏数据处理单元、农业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协议处理单元、电力载波耦合单元的供电输入端;农业数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外部的农业数据输入线路,光伏数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外部的光伏数据输入线路。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源管理单元,具体是输入电压为24伏,输出电压分别是24伏、12伏、5伏的电源模块。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力载波耦合单元,是基于24伏直流供电线路的电力载波耦合模块。
本发明采用微控制单元代替单片机电路板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将光伏和农业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电源供电、通信管理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并采用直流电力载波模块实现在直流供电线路同时完成通信功能,删除了重复的电子器件、避免了通信网络布线,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芯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华绿色农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华绿色农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10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