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天线窗口的2.5D浅交弯联加法向纤维编织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3260.3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9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川;王芬;吴广力;陈海昆;刘俊君;李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5/00 | 分类号: | D03D25/00;D03D13/00;D03D1/00;D06H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法 纤维编织体 纤维织物 天线 经纱 纬纱 法向 制备 纤维 层间剪切强度 复合效果 石英纤维 编织体 面结构 纱编织 铣加工 变形 编织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天线窗口的2.5D浅交弯联加法向纤维编织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天线窗口的结构尺寸、厚度,确定天线窗口用纤维织物的形状尺寸、厚度、纤维体积含量及纤维织物密度;2)根据步骤1)中的纤维织物的形状尺寸、厚度、纤维体积含量及纤维织物密度,选取符合要求的石英纤维纱作为经纱、纬纱和法向纱;3)采用步骤2)中的经纱、纬纱编织成2.5D结构的编织体,再从经纱中穿过加法向纱编织成2.5D浅交弯联加法向纤维编织体;4)将步骤3)所得的2.5D浅交弯联加法向纤维编织体铣加工成所需的型面结构和尺寸。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的法向纱能够防止变形,并且层间剪切强度比较高,而且能够提高复合效果,改善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编织体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天线窗口的2.5D浅交弯联加法向纤维编织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天线窗口在导弹飞行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导弹部件,一般安装在弹头舱段的侧面,具有透波、承载、耐热和抗烧蚀的作用,从而确保引信可以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天线窗口一般采用复合陶瓷材料来满足导弹需要的力、热、电性能,常用仿形的纤维织物作为纤维增强体,来决定复合陶瓷天线窗口的强度、刚度和耐高温性能。
然而,仿形的纤维织物机加过程中,需要定制模具,加工过程无法实现标准化生产,而缝合、正交三向纤维编织体容易变形,且层间剪切强度一般小于7MPa,性能较差,不能更好的满足天线窗口所需要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纤维编织方法及合适的加工工艺变成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用于天线窗口的2.5D浅交弯联加法向纤维编织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纤维编织体复合效果好、制备工艺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天线窗口的2.5D浅交弯联加法向纤维编织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天线窗口的结构尺寸、厚度,确定天线窗口用纤维织物的形状尺寸、厚度、纤维体积含量及纤维织物密度;
2)根据步骤1)中的纤维织物的形状尺寸、厚度、纤维体积含量及纤维织物密度,选取符合要求的石英纤维纱作为经纱、纬纱和法向纱;
3)采用步骤2)中的经纱、纬纱编织成2.5D结构的编织体,再从经纱中穿过加法向纱编织成2.5D浅交弯联加法向纤维编织体;
4)将步骤3)所得的2.5D浅交弯联加法向纤维编织体铣加工成所需的型面结构和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纤维织物的厚度为40~55mm,纤维体积含量为35~70%,纤维织物密度0.8~1.0g/cm3。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纤维织物的厚度为45~50mm,纤维体积含量为44~45%,纤维织物密度0.88~0.99g/cm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经纱和纬纱以10°~40°的角度编织成2.5D结构的编织体。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经纱和纬纱以20°的角度编织成2.5D结构的编织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铣加工包括粗加工和精加工;所述粗加工的切削速度为100~300m/min;所述精加工的切削速度为100~350m/min。
优选地,所述粗加工的切削速度为220m/min;所述精加工的切削速度为250m/min。
再进一步地,所述粗加工的切削进给速度为0.1~1.5mm/z;所述精加工的切削进给速度为0.1~1.0mm/z。
优选地,所述粗加工的切削进给速度为0.5mm/z;所述精加工的切削进给速度为0.3mm/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32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