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湿插拔电缆连接器的多次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8731.1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0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都治国;封启玺;贺永军;赵卫兵;吴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43/24 | 分类号: | H01R43/2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华金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湿插拔 电缆 连接器 多次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湿插拔电缆连接器多次成型方法,首先对电极1和电极2预成型,确保电极1和电极2之间位置关系;然后对电连接器1、电缆与安装螺母二次成型,确保电极同安装螺母和总体结构之间位置关系;最后对电连接器1整体成型,形成电连接器1成品。实现了该水下电缆连接器的加工,填补了国内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湿插拔电缆连接器多次成型方法,该方法可实现一种复杂结构的水下湿插拔电缆连接器成型。
背景技术
水下电连接器应用于水下或特种环境中,通过插头与插座的连接,方便快捷地导通电缆。作为动力的传输节点,不仅要实现电能的传输,同时也要起到机械连接的作用。水下作业时,水下电连接器通过蛙人或水下潜航器在水下环境中进行断电情况下的插拔操作,以特有的密封型式及产品结构,实现水下大深度环境下电缆的插拔及安全有效导通,具有极大地工程需求及价值。
某水下电缆连接器(201711303830.1),设计原理明晰,结构紧凑、复杂,加工实现较难。由电连接器1和电连接器2组成,其中:电连接器1包括转接接头、绝缘橡胶材料、电极1、电极2以及2根电缆,电极1为阶梯轴结构,电极2为圆筒结构,电极1和电极2套装,两者之间用绝缘橡胶填充,结构紧凑,电极1和电极2之间绝缘。从电极1和电极2分别引出电缆,两根电缆埋入水下电连接器1的绝缘橡胶中,互不干涉。电连接器2包括转接接头、绝缘橡胶材料,电极A、电极B以及2根电缆。 2个电极3硫化在水下电连接器2内,两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相互绝缘。从2个电极3分别引出电缆,两根电缆埋入水下电连接器2的绝缘橡胶中,互不干涉。
当水下电缆连接器工作时(电连接器1和电连接器2连接时),在狭小空间内,既要确保电极发挥各自导通作用,又不允许电极之间出现干涉(短路)或错位(断路) 的可能性。水下电缆连接器中电极之间需要保证准确的配对(电极1与电极B配对,电极2与电极A配对)才能实现有效的导通和绝缘以及密封,但受限于尺寸,电极之间间隙较小同时均采用的是悬浮于胶料定位的方式。因此,如何准确定位小间隙悬浮电极以及有效硫化保证绝缘及密封成为成型方法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水下电缆连接器,为了填补了国内该成型方法的空白,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多次成型方法,实现了该水下电缆连接器的加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湿插拔电缆连接器的多次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多次成型得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一: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同轴套有辅助工装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隔离,所述辅助工装为内部为空腔;
在空腔内灌入液体橡胶,硫化温度为120℃—140℃,硫化时间为25min—30min;橡胶固化后,取出辅助工装;
子步骤二: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导线连接后,共同放入第一预成型模具下模中,同时第一螺母位于第一电极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预成型模具的下模上;导线穿过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三者同轴;上下合模后,灌入液体橡胶,硫化温度为140℃—160℃,硫化时间为15min—25min;橡胶硫化后,卸下模具,得到预成型的第一电连接器,此时的第一电极远离螺母一端上未包裹有橡胶;
子步骤三:将预成型好的第一电连接器放入第二预成型模具下模中,在第一电极未包裹橡胶处周围填充胶料半成品,上下合模后,对第二预成型模具加压硫化,硫化温度为140℃—160℃,硫化时间为15min—25min;硫化后卸下模具,得到第一电连接器成品;
步骤二:采用一次成型得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一:将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分别和导线连接后,同轴套在第三预成型模具型腔中的胶环上,同时将第二螺母置于第三预成型模具的模芯上;第二螺母靠近第三电极远离第四电极,导线穿过第二螺母,且保证第二螺母、第三电极、第四电极三者同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8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端子插头上料与流转的自动装配设备
- 下一篇:光学模块及掺铒光纤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