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8093.3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7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伏晓慧;李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分担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数据通信领域,通过负载分担器实现了L2TP网络服务器间的相互备份,同时兼具了负载分担功能,减轻了LNS的处理压力,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该方法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器接收到所述至少一台LAC发送的会话请求后,依据负载策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至其中一台LNS;并在接收到所述其中一台LNS的会话应答后,将所述会话应答转发给另外一台LNS;其中,所述会话应答中携带需要备份的会话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二层隧道协议(Layer 2Tunneling Protocol,简称L2TP)是一种虚拟专用拨号网络(Virtual Private Dial‐up Network,简称VPDN)技术,如图1所示,L2TP用户拨入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由L2TP访问集中器(L2TP AccessConcentrator,简称LAC)同用户侧的L2TP网络服务器(L2TP Network Serer,简称LNS)建立L2TP隧道,将用户侧的点对点(PPP)连接从LAC延伸到LNS,把远端用户设备的连接并入到公司网络中。实现把客户的远程站点或远程用户与企业主网连接起来,L2TP用户通过ISP提供的VPDN连接到企业主网。随着需要访问企业主网的L2TP用户数量的增长,作为中继设备的LNS极其重要,如果LNS发生故障或LNS与LAC间的链路出现中断,则L2TP隧道将被终止,导致网络中断,L2TP用户需要重新发起L2TP会话请求,影响L2TP用户对企业主网的访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LNS发生故障或LNS与LAC间的链路出现中断,导致网络中断,L2TP用户需要重新发起L2TP会话请求,影响L2TP用户对企业主网的访问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应用于包含一台负载分担器的系统中,所述负载分担器与至少一台L2TP访问集中器LAC相连,所述负载分担器与两台互为备份的L2TP网络服务器LNS分别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负载分担器接收到所述至少一台LAC发送的会话请求后,依据负载策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至其中一台LNS,并在接收到该LNS的会话应答后,将所述会话应答转发给另外一台LNS;其中,所述会话应答中携带需要备份的会话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分担装置,应用于负载分担器中,所述负载分担器与至少一台L2TP访问集中器LAC相连,所述负载分担器与两台互为备份的L2TP网络服务器LNS分别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台LAC发送的会话请求;
负载模块,用于依据负载策略从两台所述互为备份的LNS中选择出其中一台LNS;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至所述其中一台LNS,所述其中一台LNS用于接收所述会话请求后与所述至少一台LAC建立L2TP会话;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其中一台LNS针对所述会话请求的会话应答;其中,所述会话应答中携带需要备份的会话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会话应答转发给另外一台LNS。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负载分担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负载分担器,所述负载分担装器与至少一台L2TP访问集中器LAC相连,所述负载分担装器与两台互为备份的L2TP网络服务器LNS分别连接;所述负载分担器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负载分担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负载分担器实现了LNS间的相互备份,同时兼具了负载分担功能,减轻了LNS的处理压力,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本发明无需运营商参与,通过负载分担器和L2TP报文即可实现,应用实现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80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