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坝过鱼设施进口吸引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2530.0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3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金志军;罗思;王猛;单承康;马卫总;赵再兴;魏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能 吸引 整流系统 鱼道 过鱼设施 进口通道 出水口 流系统 消能池 整流器 进口 高坝 机构连通 水波动 流态 下尾 叶片 地形 出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坝过鱼设施进口吸引流系统,包括设置在鱼道内的管道、辅助吸引水消能整流系统、进口通道调节机构;所述管道的一端为辅助吸引水出水口,辅助吸引水出水口设于辅助吸引水消能整流系统内,辅助吸引水消能整流系统的一端与进口通道调节机构连通;所述辅助吸引水消能整流系统包括辅助水消能池,辅助水消能池的一侧依次设有水转向消能叶片和整流器,在整流器的一侧设有消能出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空间有限、地形复杂和坝下尾水波动情况下的鱼道进口内部结构,从吸引流流量、吸引流流态两方面出发,实现、增加了鱼道进口吸引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坝过鱼设施进口吸引流系统,属于河流连通性修复、鱼类保护领域,尤其涉及高水头大坝下过鱼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鱼道是确保鱼类安全、及时和有效地通过障碍物所必需的元素的组合,包括但不限于提供鱼类自主上溯的鱼梯、升鱼机、过鱼旁路、引导装置、流量控制结构,而鱼道的设计和实施的目的是为鱼类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通道。
原则上,鱼道效率取决于鱼道内部结构和鱼道进口条件,鱼道进口取决于进口布局、设计和水力条件,鱼类接近鱼道进口可能性和进口功能性是鱼道效率的关键。Gerhardt谈到:“进口的位置和功能在鱼道设计中至关重要。在鱼道设计规划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将鱼吸引到鱼道进口,二是将鱼移到鱼道上游,第二个任务的成功取决于第一任务的完成,鱼道进口过鱼设施极为关键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鱼道进口被感知能力越好,就会有更多鱼的进入鱼道进口,鱼道被感知能力差,会造成鱼类花费更多时间寻找上行通道,导致鱼道效率低,这将造成鱼类无法及时到达产卵场,这可能导致物种数量降低甚至个体物种的灭绝(DWA 2010,draft),而鱼道进口被感知能力取决于鱼道吸引流和进口位置。最后,吸引流吸引力取决于流速和流量,其流速受限于鱼类游泳能力,在鱼道竞争流量的影响下,为了增加鱼道进口吸引力,可以通过增加水量以增加吸引流吸引力;在欧洲鱼道设计导则中规定鱼道吸引流流量应至少为竞争流量的1-5%,美国国家海洋渔业服务在鱼道设计导则中建议在年平均流量超过1000fts的河流中,其鱼道吸引流流量占河道年平均流量的5%和10%之间,而对于小河流,所占的比例更大,但在我国水利工程过鱼设施设计规范中并没有规定鱼道吸引流设计方法和取值范围。
在大多数情况下,鱼道内部不直接排放足够的吸引流和辅助吸引流的合集,以及在鱼道几何尺寸的限制下,鱼道内吸引流流量往往很小。对于大型河流,按照欧洲标准计算的话,1%的鱼道吸引流流量将导致非常高的流量,此时鱼道吸引流流量不可能都从鱼道内流过。为了创造鱼道吸引流,必须增加不直接排放到鱼道内的流量,但是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过鱼设施并没有涉及辅助吸引流系统,因此,为了创造足够的鱼道吸引流必须增加辅助吸引流,让鱼类成功通过鱼道内部池室,急需一种高坝过鱼设施进口吸引流系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坝过鱼设施进口吸引流系统,该高坝过鱼设施进口吸引流系统解决了当前河道连通性阻隔背景下水生动物保护的问题,以及我国过鱼设施吸引流设计不完善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坝过鱼设施进口吸引流系统,包括设置在鱼道内的管道、辅助吸引水消能整流系统、进口通道调节机构;所述管道的一端为辅助吸引水出水口,辅助吸引水出水口设于辅助吸引水消能整流系统内,辅助吸引水消能整流系统的一端与进口通道调节机构连通;所述辅助吸引水消能整流系统包括辅助水消能池,辅助水消能池的一侧依次设有水转向消能叶片和整流器,在整流器的一侧设有消能出口;所述进口通道调节机构包括转弯道,在转弯道内设有导鱼网栅,导鱼网栅设置在消能出口处,在导鱼网栅的一侧依次设有过水宽度调节水力栅和闸门。
所述管道包括水泵站抽水和库区引水两种供水方式。
所述辅助水消能池的底板高程低于鱼道进口的底板高程。
所述水转向消能叶片为转向角度可调节的、断面呈椭圆形的多面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2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