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溶性止血纱布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3286.1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9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车七石;刘少辉;李新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4/04 | 分类号: | A61L24/04;A61L24/08;A61L15/22;A61L15/28;A61F13/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银凤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经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溶性 止血 纱布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溶性止血纱布,包括顺序叠置的保护层、中空纤维结构本体与离型层;所述中空纤维结构本体为可溶性纱布,且所述中空纤维结构本体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纤维与甲壳素纤维。上述可溶性止血纱布,一方面采用了保护层以保护中空纤维结构本体与待止血位置的接触面,另一方面采用了离型层以保护中空纤维结构本体背离待止血位置的另一面,使得上述可溶性止血纱布能够在使用后弃置离型层,在必要时可以将上述可溶性止血纱布留置体内,再一方面采用了可吸收的中空纤维结构本体设计,有利于凝血而止血,进而有利于上述可溶性止血纱布的被吸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溶性止血纱布。
背景技术
可溶性止血纱布是一种适用于体内外的止血用纱布,能吸收血液中的水份膨化并形成凝胶,贴附于出血口创面,堵塞、封闭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末端,达到辅助止血的目的。随着技术研究,已出现了许多可溶性止血纱布上市销售,当前应用于体内的销量较好的是美国强生公司的速即纱止血纱布;涉及可溶性止血纱布也有不少专利文献,简介如下。
例如,公开号为CN2855395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溶性止血纱布创可贴,由医用底托胶带上粘附一层可溶性止血纱布以及在该可溶性止血纱布上粘附一层离型纸构成,该纱布因采用含有抗菌药物的可溶性止血纱布,使用时,既能避免伤口与纱布纤维的粘连,又能促进创伤部位快速愈合,是一种止血、护创、消炎效果极佳的创可贴。
又如,公开号为CN20650829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溶性止血纱布敷贴,该敷贴由下而上依次为粘贴层、藻酸盐无纺布层、可溶性止血纱布层和保护层构成,并依次紧密粘结,所述的藻酸盐无纺布层为海藻酸锌钙盐纤维无纺布,所述的可溶性止血纱布层为氧化再生纤维素类或纤维素醚类止血纱布,是一种对水和盐水有较强的亲和力,与血液接触后形成凝胶状物质,能很好地黏在伤口处快速止血、防粘连并可以在体内吸收,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的止血材料。
又如,公开号为CN2067927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外用止血敷料,敷料从外到内依次由背衬层、吸液层、止血层和保护层四部分构成,层与层之间紧密粘结。所述背衬层为聚氨酯薄膜,所述吸液层为聚氨酯软泡沫,负载有抗菌物质,所述止血层为氧化再生纤维类或纤维素醚类止血纱布,所述保护层为离型纸,分为两页交叉重叠覆盖在止血层上,并向两端延伸直至覆盖到背衬层两端。该专利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应用于皮肤外伤止血时,止血纱布与伤口分泌液接触后形成凝胶达到迅速止血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防止粘连,减少病人更换敷料时的痛苦;聚氨酯软泡沫具有丰富的多孔结构,能够大量吸收渗出液,同时释放负载的抗菌物质到伤口部位起到持续抗菌的作用。
但是,传统技术的可溶性止血纱布在背离止血侧没有设计可弃置的防护结构,也没有提出海藻纤维与甲壳素纤维联用的设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溶性止血纱布。
一种可溶性止血纱布,包括顺序叠置的保护层、中空纤维结构本体与离型层;所述中空纤维结构本体为可溶性纱布,且所述中空纤维结构本体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纤维与甲壳素纤维。
上述可溶性止血纱布,一方面采用了保护层以保护中空纤维结构本体与待止血位置的接触面,另一方面采用了离型层以保护中空纤维结构本体背离待止血位置的,另一面,使得上述可溶性止血纱布能够在使用后弃置离型层,在必要时可以将上述可溶性止血纱布留置体内,再一方面采用了可吸收的中空纤维结构本体设计,有利于凝血而止血,进而有利于上述可溶性止血纱布的被吸收。
作为本申请可溶性止血纱布的被吸收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纤维结构本体按质量份数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180份~300份;海藻纤维35份~55份;以及,甲壳素纤维18份~25份。
作为本申请可溶性止血纱布的防吸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纤维结构本体按质量份数还包括疏水性氨基酸4份~8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32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均匀粒径明胶栓塞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外科医用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