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复合处理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0911.7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4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关伟;徐凤;李铭珊;唐娜;胡小英;贾燕;杜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42;C02F1/52;C02F1/56;C02F103/16;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50224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5105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渣 重金属 改性 二硫代氨基甲酸 复合处理剂 交联累托石 贝壳粉末 电镀废水 膨化稻壳 壳聚糖 吸附 去除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聚环氧琥珀酸钠 离子交换吸附 四亚乙基五胺 焦亚硫酸钠 重金属离子 多重吸附 氢氧化钙 三氯化铁 物理吸附 甘蔗渣 絮凝剂 有效地 位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复合处理剂,包括焦亚硫酸钠、聚环氧琥珀酸钠、四亚乙基五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膨化稻壳粉、交联累托石、贝壳粉末、絮凝剂、氢氧化钙、改性中药渣、三氯化铁、甘蔗渣、二硫代氨基甲酸壳聚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通过二硫代氨基甲酸壳聚糖等组分有效地固定重金属,通过膨化稻壳粉、交联累托石及贝壳粉末、改性中药渣等其他组分直接与铅、镉等重金属离子发生化学、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其中改性的中药渣具有较大和较多的吸附孔隙,比表面积大,能够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达到多重吸附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特别涉及一种综合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复合处理剂。
背景技术
电镀是利用电化学的方法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进行装饰、防护及获取某些新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电镀行业中,常用的镀种有镀镍、镀铜、镀铬、镀锌等。在电镀过程中,为了保证电镀产品的质量,使金属镀层具有平整光滑的良好外观并与镀件牢固结合,必须在镀前把镀件表面上的污物(油、锈、氧化皮等)彻底清理干净,并在镀后把镀件表面的附着液清洗干净。因此,电镀生产过程中必然排出大量废水。而电镀废水的来源比较广泛,一般包括以下几种:①镀件清洗废水;②电镀废液;③其它废水,包括冲刷车间地面、刷洗地板以及通风设备冷凝水和由于镀槽渗漏或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跑、冒、滴、漏的各种槽液和排水;④设备冷却水,设备冷却水在使用过程中除降温以外,一般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其中,镀件清洗水是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几乎占车间废水排放量的80%以上。由于镀件功能要求不同,镀种、镀液组分、操作方式、工艺条件等也不同,因此,电镀废水的污染物很复杂,主要含有铬、铜、镍、铅、金、银、镉等金属离子,其中,含有的铬、铜、镍、锌等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等毒性较大,有些属于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复合处理剂,能够加快重金属离子的沉降速度,能够更好的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提高反应的接触机率,从而增加重金属捕集剂与重金属的接触效果,提高螯合反应、氧化还原的有效性,有效去除体系中多种重金属,使综合废水重金属的总去除率能够达到99%以上。
本发明的综合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复合处理剂,所述复合制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10-20份焦亚硫酸钠、5-10份聚环氧琥珀酸钠、1-5份四亚乙基五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膨化稻壳粉1-3份、交联累托石1-5份、贝壳粉末5-10份、絮凝剂1-3份、氢氧化钙4-8份、改性中药渣4-8份、三氯化铁1-3份、甘蔗渣1-5份、二硫代氨基甲酸壳聚糖1-5份、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1-3份,所述改性中药渣通过下述方式制备:
所述改性中药渣通过下述方式制备:
a.制备液体基质:按重量份将0.05份维生素B1、吐温1-5份、磷酸二氢钾25-35份、七水硫酸镁5-15份、二水氯化钙0.1-1份、酒石酸铵1-5份和微量元素混合液100-200份混合;
b.向烘干粉碎后的中药渣中加入液体基质中,灭菌后接入5.0%的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悬液后密封,于37℃下培养7-10天,然后将中药渣于60-70℃下烘干;
所述交联累托石通过下述方式处理:
c.将交联累托石粉碎至60-80目后在温度为350-400℃下煅烧处理1-2小时,冷却后加入同等重量的浓度为15%的柠檬酸水溶液后球磨处理2-4小时,收集浆液;
d.向浆液内滴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后调节pH至7-8,经超声处理40-50分钟后静置3-5小时,收集沉淀物于温度600-700℃下煅烧1-2小时后冷却;
所述甘蔗渣经下述工艺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未经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09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