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轰然、回燃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6985.3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6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刚 |
主分类号: | A62C99/00 | 分类号: | A62C99/00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5 | 代理人: | 张旭存 |
地址: | 12130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罐体 燃气气化器 导管 释放 脉冲阀 第一电磁阀 发生装置 燃气出口 控制器 喷气口 燃气瓶 稳流罩 消防队 进气口连接 燃气入口 上端密封 实战训练 真实模拟 点火针 电联接 排气口 喷吹口 火针 排气 密封 体内 场景 | ||
一种模拟轰然、回燃发生装置,包括燃气瓶、燃气气化器、罐体和控制器,燃气瓶的燃气出口连接燃气气化器的燃气入口,燃气气化器的燃气出口与设在罐体下端的进气口连接,在罐体一侧设有排气口并在该排气口外端连接有脉冲阀,在脉冲阀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在罐体内固定有释放导管,释放导管一端由罐体一侧密封引出并与脉冲阀的喷吹口连接,释放导管另一端为喷气口并由罐体上端密封引出,在释放导管的喷气口一端固定套设有稳流罩,在稳流罩内设有点火针;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点火针和燃气气化器电联接。该装置能够真实模拟轰然、回燃的发生过程,定向释放、安全可靠,能够为消防队员提供模拟轰然、回燃发生场景,提高消防队员真实的实战训练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模拟发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真实模拟轰然、回燃发生时的声音、气流运动、火焰喷发等现象的模拟轰然、回燃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回燃(Backdraft)和轰燃(Flashover)是建筑火灾发展过程中两种特殊的火行为。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如果判断和处置不当,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关于这两种特殊燃烧现象,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验,初步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但仍有待于更为深入、准确、恰当和权威的研究。
现在的房屋建筑结构比传统结构更加结实、密封更好,比以往具有了更多的可燃装修、家具和织物等,大大的增加了回燃的几率,增加了消防救援的难度。轰燃往往发生在氧气充足,通风良好,充足的可燃物的单元房火灾,随着火灾的逐步发展温度的增高,生成可燃物的热解产物,演变成整个单元房猛烈燃烧,由于猛烈的燃烧其突然性和强大的破坏性威胁着人类的安全,特别是消防人员的安全。因此必须对“轰然、回燃”认真对待,防止伤亡悲剧的发生。注重逼真的消防训练,增加必要的消防模拟训练设施,采取科学的火灾扑救措施和规避办法是必要的。然而,目前市场上没有专业的模拟轰然、回燃发生装置,无法为消防培训人员提供真实的模拟轰然、回燃发生场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防培训的实战训练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真实模拟轰然、回燃的发生,定向释放、安全可靠的模拟轰然、回燃发生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拟轰然、回燃发生装置,包括燃气瓶、燃气气化器、罐体和控制器,所述燃气瓶的燃气出口连接在燃气气化器的燃气入口,燃气气化器的燃气出口通过管路与设在罐体下端的进气口连接,在罐体一侧设有排气口并在该排气口外端连接有脉冲阀,在脉冲阀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脉冲阀的开启;在罐体内固定有释放导管,释放导管一端由罐体一侧密封引出并与脉冲阀的喷吹口连接,释放导管另一端为喷气口并由罐体上端密封引出,在释放导管的喷气口一端固定套设有稳流罩,在稳流罩内对应所述喷气口外端设有点火针,用于发出高压火花;
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点火针和燃气气化器电联接,分别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点火针和燃气气化器的工作。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燃气瓶为二个,二个燃气瓶的燃气出口通过软管连接在一根集气管上,并通过该集气管和连接在集气管一端的管路与所述燃气气化器的燃气入口连接,在集气管与所述燃气气化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压力表。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燃气气化器的燃气出口与罐体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手动截止阀、过滤器、第二电磁阀、阻火器和进气阀,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用于采集燃气气化器的燃气出口处的燃气压力;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罐体下端的进气口处连接有三通,所述燃气气化器的燃气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在三通的侧端口,在三通的下端口安装有排污阀,用于排出罐体内的杂质。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罐体一侧的排气口上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该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用于采集罐体排气口处的燃气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刚,未经王永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69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