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田共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5835.0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9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黎想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想初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22/22;A01C23/04;A01M1/02;A01M1/04;A01M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生 系统 | ||
1.一种鱼田共生系统,由水泥管网系统、害虫诱杀增氧系统和自动给养喷淋系统构成,具体包括:抽水管管头(35)、给排水管(4)、井头管(15)、综合井盖(1)、侧向井口(14)、综合支架(21)、综合害虫诱杀装置(19)、气味诱杀盒子(64)、增氧电动气泵(17)、水泥通管(12),其特征在于:水泥管网系统设置在农田地平面下,呈网格状布置,每一个网点设置一个竖井;每个竖井设置一个综合支架(21),每个综合支架(21)均设置一个害虫诱杀增氧系统;每一个水泥管网系统设置一个自动给养喷淋系统,每一个综合支架(21)顶部均设置一个喷淋头(24);所述的水泥管网系统包括竖井和地下水平管(2),竖井和地下水平管(2)通过水泥通管(12)串联构成地下水泥管网络,从竖井中接出给排水管(4),每一个农田地下水泥管网系统可依据其规模设置一根或者多根给排水管(4);所述的竖井由底部的竖向底管(79)、中间的水泥通管(12)、上部的井头管(15)垂直串联构成;所述的自动给养喷淋系统是一个建立在水泥管网系统之上的喷淋系统,由外部电源提供电力,自动给养喷淋系统通过无线控制器(54)控制,信号接收器(61)连接核心控制器(52),通过核心控制器(52)连接出恒压电动水泵(26)、营养管电磁阀门(29)、给水电磁阀门(30)、综合供养站(53),营养管电磁阀门(29)设置在营养管(31)上,控制营养水的补给量;给水电磁阀门(30)设置在抽水管(33)上,控制自然水的供给量;营养管(31)由综合供养站(53)接出,营养管拐弯的地方通过串联营养管弯头(32)连接;抽水管(33)由抽水管管头(35)接出,抽水管管头(35)设置在竖井的竖向底管(79)上;抽水管(33)与营养管(31)统一接到综合箱(28)上,综合箱(28)连接恒压电动水泵(26),恒压电动水泵(26)连接出主管(25),主管(25)通过三通管(81)接出排水阀(82)和喷淋支管(22);喷淋支管通过喷淋管扣件(23)扣在综合支架上;喷淋支管(22)上设置有支管电磁水阀(51),支管电磁水阀(51)由害虫诱杀增氧系统控制;喷淋支管(22)顶部是喷淋头(24),水从喷淋头喷出,实现对农田作物的喷淋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田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水管管头(35)呈L型,里面设置有管头活阀(34),靠近管口处设置有过滤网(27),通过管头活阀(34)防止水逆流,通过过滤网(27)防止鱼儿或者其他垃圾进入到抽水管(33)中,堵塞抽水管(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田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排水管(4)是从相邻给排水渠的竖向底管(79)接出给排水管管头(11),给排水管管头(11)串联给排水管弯头(10),排水管弯头(10)串联给排水管(4),给排水管(4)接通给排水渠;所述的给排水管管头(11)设置有镀锌铁丝网,防止鱼儿从给排水管逃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田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井头管(15)均设置有一个综合井盖(1)、侧向井口(14)、预埋铆钉(46);所述的井头管(15)为钢筋混凝土管,其管口大小与竖向底管(79)一样,但是井头管(15)的管壁厚度比竖向底管(79)的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地面农田耕作的时候碰撞毁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田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综合井盖(1)设置有增氧管预留孔洞(75)、导虫管预留孔洞(76)、井盖合页(77)、井盖拉手(78);通过井盖合页(77)将综合井盖(1)与井头管(15)连接,通过井盖拉手(78)实现对综合井盖(1)的打开和关闭;所述的增氧管预留孔洞(75),是方便增氧管(16)穿入到水泥管网系统中;所述的导虫管预留孔洞(76),是方便导虫管(18)穿入水泥管网系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想初,未经黎想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58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