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骨科术后护理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14854.1 | 申请日: | 2018-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8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魏永敏;项英美;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 代理公司: | 绍兴普华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4 | 代理人: | 范琪美 | 
| 地址: | 32302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骨科 术后 护理 装置 | ||
1.一种用于骨科术后护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助行架(1);
手持架(2)和支撑脚组;
可上下翻动的座椅件(8),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座椅件(8)为收纳状态,处于第二位置时,座椅件(8)为展开状态;
定位结构,用于对座椅件(8)进行限位以使得座椅件(8)维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行走轮(3),分别可上下移动的设于支撑脚组上;
置地件(4),罩设于所述行走轮外,当支撑脚组上承受压力时,所述行走轮(3)缩入至置地件(4)内,置地件(4)与地面相接触;当支撑脚组上的压力解除时,所述行走轮(3)伸出置地件(4)下部,行走轮(3)与地面相接触;所述支撑脚组包括第一前撑脚(51)、第二前撑脚(52)、第一后撑脚(53)及第二后撑脚(54),上述撑脚呈四角分布于助行架(1)上;所述座椅件(8)包括座椅框(81)和设于该座椅框上的布面(82),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可来回移动的设于所述座椅框另一端上的定位件(83)、设于该定位件其中一端上的第一定位部(84)、设于定位件另一端上的第二定位部(85)、设于第一、第二前撑脚上与该第一定位部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86)、设于第一、第二后撑脚上的支撑件(88)及设于该支撑件上与第二定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87);所述置地件设置为4个,分别与第一前撑脚、第二前撑脚、第一后撑脚及第二后撑脚相对应;置地件(4)与所述第一、第二前撑脚为固连配合,置地件(4)与所述第一、第二后撑脚为可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一、第二前撑脚上设置有可使第一、第二前撑脚于外力作用下产生至少部分形变的应力分散部件,所述应力分散部件包括上连接头(71)、下连接头(72)和两端分别与上下连接头相连的弯曲件(73);
所述布面(82)可对人体的盆骨进行支撑,该座椅框(81)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组活动连接,使得座椅件(8)能够相对支撑脚组进行上下翻转;
所述定位件(83)包括第一定位头(831)、第二定位头(832)及设于第一、第二定位头之间的连接杆(833),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头的横截面大小均大于所述连接杆(833)的横截面;
所述第一、第二前撑脚上设有供第一定位头插入的开口槽(89),所述第一限位槽(86)设于该开口槽(89)内;所述支撑件(88)上设有供第二定位头插入的插口(881),所述第二限位槽设于该插口(881)上;
所述行走轮(3)通过弹性浮动装置与所述支撑脚组相连以实现该行走轮(3)相对支撑脚组的上下移动;
当患者需要行走时,先将身体重量向左侧施加,使得位于左侧的第一前撑脚、第一后撑脚撑地,右侧的第二前撑脚、第二后撑脚将被略微翘起,轻微抬离地面;此时,第一前撑脚、第一后撑脚为置地件与地面接触,第二前撑脚、第二后撑脚为行走轮与地面接触;之后用手驱动助行架绕第一后撑脚位置处旋动,使得第一后撑脚与置地件之间发生旋转,第二前撑脚、第二后撑脚即可在地面上向左前侧移动一定距离;之后患者将身体重量向右侧施加,使得第二前撑脚、第二后撑脚撑地,之后对第二前撑脚、第二后撑脚进行与上述描述相同的操作,使得第一前撑脚、第一后撑脚向右前侧移动一定距离,从而实现助行架在地面上的前进,助行架始终有两个撑脚撑地,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对患者的身体重量进行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人民医院,未经丽水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48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减轻疼痛的骨科护理拐杖
 - 下一篇:具有座板收放系统的助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