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低剖面宽带全向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4004.1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6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朱瑞龙;曹诞;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矩阵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Q1/36;H01Q1/28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刘新琼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西安市国家民用航***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剖面 宽带 全向天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低剖面宽带全向天线,自上而下由三层金属结构组成。金属杯状结构作为天线的辐射金属地,上下两层辐射结构和金属杯状结构共同实现宽频带、全向辐射。三层金属结构采用焊接方式依次固定,其中,上层辐射结构通过三个金属枝节与下层辐射结构焊接固定;下层辐射结构通过三个金属枝节与金属杯状结构焊接固定;射频连接器内导体与下层辐射结构焊接固定,外导体与金属杯状结构采用螺钉固定。天线实现不依附任何微波介质材料,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独特,重量轻,刚度好,具有很好的抗冲击、抗振动、抗热应力能力。同时,与传统的全向天线相比,本发明中所述天线的最大特点在于具备低剖面、宽频带的属性,能够满足平台的共形安装以及收发一体化共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对低剖面、宽带、全向天线技术领域,适用于共形安装平台,满足收发共用等数传、遥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机载等数传、测控技术的发展,要求天线能够覆盖宽频甚至多个频段,实现收发共用模式;同时,机载等安装平台要求天线具备易共形的特点,对天线尺寸提出了比较苛刻的要求。因此,低剖面、宽频带、全向天线技术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宽带、全向天线实现方式基本可归纳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为基于微波介质板形式的平面天线,如专利“一种小型化宽带全向天线”(申请号:CN201621267229.2)和专利“超宽带全向微带天线阵列”(申请号:CN201710138951.9),采用微波介质板作为衬底,在正面覆铜作为天线辐射结构,在反面覆铜作为天线的金属地。此类天线的最大优点是剖面低,厚度仅为介质基板厚度,但天线的缺点也很明显,对介质基板的介电常数较为敏感,当介电常数存在偏差时,天线的性能会降低;同时,天线反面的金属地结构对辐射性能至关重要,当天线与安装平台共形时,金属安装平台会改变天线的地结构,严重破坏天线辐射性能。
第二种为基于单极子展宽形式的金属结构天线,如专利“宽带低剖面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申请号:CN201710779423.1),对单极子天线采用套筒结构展宽频带,并在顶部加载圆形结构以降低剖面。天线频带的展宽与剖面的降低效果有限,同时,该天线需要具备足够大的金属地,无法满足平台的共形安装。又如专利“一种超宽带低剖面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申请号:CN201610793509.5),该天线由双工器和上下放置的两个天线组成,天线通过短路结构进行电容性加载,顶部通过平顶加载进而降低最低工作频率,馈电结构和短路结构均为曲面结构。天线频带展宽是通过上下两个天线和曲面馈电结构共同作用实现,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不易实现;两个天线通过微带形式的双工器进行合路,介质参数偏差将会造成性能的恶化。同时,天线结构刚度较差,不适合在冲击、振动等环境下使用。
第三种为基于盘锥形式的变形天线,如专利“超宽带高增益全向天线”(申请号:CN201710721741.2)和专利“宽带全向天线”(申请号:CN201810070570.6)。该天线具有天然的宽频特性,但是天线剖面尺寸较大,不具备共形安装要求。同时,天线结构复杂,加工实现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机载天线带宽窄、增益低、不易共形,结构强度和刚度弱,无法满足冲击、振动等使用环境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低剖面宽带全向天线。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矩阵无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矩阵无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4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