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高压泵的零输送进行识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0863.5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1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T.希伦布兰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5/00 | 分类号: | F02M65/00;F02M59/44;F02M6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宣力伟;李雪莹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压泵 输送 进行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内燃机的高压泵的零输送进行识别的方法,所述高压泵具有电吸入阀并且所述高压泵用于将燃料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储存器中,其中检测所述高压储存器中的压力并且从中求取频率变换的走势,并且其中根据所述频率变换的走势中的、与高压泵的输送频率(f0)相对应的振幅(A)来推断是否存在零输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内燃机的高压泵的零输送进行识别的方法,所述高压泵具有电吸入阀,并且本发明涉及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一种计算单元和一种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具有能够自由地运动的阀活塞的吸入阀能够在与活塞泵的组合中用作高压泵,以用于将燃料一直压缩到所期望的压力值、所谓的轨压并且传送到高压储存器(所谓的共轨)中。所述吸入阀在所述活塞的吸入行程中打开并且使燃料补充流入并且能够在所述活塞的压缩行程中如此被操控,使得其关闭,以用于使得所述燃料不流到低压区域中。
出于效率原因,在此适宜的是,如此对所述电吸入阀进行操控或者通电,使得其尽可能刚好依然关闭,以用于在需求时将燃料输送到所述高压储存器中。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提出具有独立的权利要求的特征的、一种用于对高压泵的零输送进行识别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一种计算单元和一种计算机程序。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及以下说明书的主题。
一种按本发明的方法用于识别内燃机的高压泵的零输送,所述高压泵具有电吸入阀并且所述高压泵用于将燃料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储存器中。在此,燃料尤其能够通过所述高压泵的输送室来输送到高压储存器中,所述输送室能够通过所述电吸入阀来打开或者关闭。
对于所述电吸入阀来说,优选作为用于将低压区域与输送室分开的阀活塞的限程机构的磁电枢能够借助于电磁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阀活塞不能关闭,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阀活塞能够关闭。
在此,通常在所述限程机构或者所述磁电枢与所述阀活塞之间不存在机械的连接。机械的弹簧能够将机械的弹力施加到所述磁电枢上并且将其保持在原位中。通过对于所述电吸入阀的操控并且由此通过对于所述电磁体的通电,尤其克服所述机械的弹簧的弹力作用改变所述磁电枢相对于所述电磁体的位置,使得所述限程机构从所述第一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二位置。这意味着,所述吸入阀在无电流的状态中通常打开并且只有将压力施加到所述阀活塞上才能在通电的状态中完全关闭。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这一点,即:虽然在吸入阶段中将燃料从所述低压区域吸到所述输送室中,但是只有在所述吸入阀完全关闭时才在压缩阶段的期间将燃料从所述输送室输送到所述高压储存器中。否则,在压缩阶段的期间将燃料返回输送到所述低压区域中。
现在“零输送”是指,尤其在所述高压泵的一个或者多个行程或者旋转的期间,没有将燃料输送到所述高压储存器中。在此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所述电吸入阀在整个压缩阶段的期间打开。这种情况的根据又在于:只要不是有针对性地引起零输送,就是没有足够长时间地操控所述电吸入阀或者没有足够长时间地给所属的电磁体通电。
现在检测所述高压储存器中的压力并且从中求取频率变换的走势。作为频率变换的走势,在此尤其能够优选使用借助于快速或者离散傅里叶变换(FFT、DFT)求取的走势。
而后根据所述频率变换的走势中的、与高压泵的输送频率相对应的振幅来推断是否存在零输送。尤其能够推断出零输送的存在,如果与所述高压泵的输送频率相对应的振幅以大于能够预先给定的阈值的幅度偏离参考值。在此,能够非常容易地根据所述内燃机的转速以及所属的传动比、必要时还在考虑到安装位置角度的情况下求取所述高压泵的输送频率,其中所述高压泵被耦合到所述内燃机上。作为参考值,比如考虑在所述高压泵按规定地发挥功能时、也就是在没有零输送的情况下的振幅。这种振幅比如能够在测试测量的范围内来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08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