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扶贫用户识别方法和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1634.1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4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谢祥颖;葛乐矣;李洋;周正;马大燕;刘润彪;骆欣;那峙雄;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16/27;G06Q50/2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 |
地址: |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哈希 光伏 用户信息数据 身份识别 识别系统 用户识别 区块 加密 非对称加密算法 查询 监督 构建 申请 授权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扶贫用户识别方法和识别系统,该识别方法包括:构建光伏扶贫区块链的扶贫平台,所述扶贫平台包括用户信息数据的哈希值;采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所述用户信息数据的哈希值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哈希值发送给扶贫监督链;根据授权查询链上的信息,查询所述扶贫监督链中的哈希值,根据所述扶贫监督链中的哈希值确定所述用户是否为需要扶贫的用户,若是,则完成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识别。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很好的对用户的身份识别,这样就能精准的确定出扶贫对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光伏扶贫用户识别方法和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是消除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目前精准扶贫常常是纸上扶贫,扶贫对象精准性不足,扶贫机构与帮扶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以甄别出真正的扶贫对象,扶贫资源与帮扶对象对接契合度不高。扶贫机构不能实现动态调整、实时跟踪扶贫对象的经济近况,帮扶对象的项目扶贫需求满足程度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扶贫用户识别方法和识别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扶贫对象精准性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扶贫用户识别方法,包括:
构建光伏扶贫区块链的扶贫平台,所述扶贫平台包括用户信息数据的哈希值;
采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所述用户信息数据的哈希值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哈希值发送给扶贫监督链;
根据授权查询链上的信息,查询所述扶贫监督链中的哈希值,根据所述扶贫监督链中的哈希值确定所述用户是否为需要扶贫的用户,若是,则完成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识别。
可选地,所述完成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识别之后,还包括:
向完成身份识别的用户的终端设备,发送光伏扶贫电站维修单。
可选地,所述构建光伏扶贫区块链的扶贫平台,包括:
获取贫困人员的基本信息和生物特征信息,以及获取扶贫项目信息;
根据贫困人员的基本信息和生物特征信息生成贫困人员信息的哈希值,并根据扶贫项目信息生成扶贫信息的哈希值;
根据所述贫困人员信息的哈希值和所述扶贫信息的哈希值生成用户信息数据的哈希值;
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数据的哈希值生成所述扶贫平台的区块头哈希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授权查询链上的信息,查询所述扶贫监督链中的哈希值,包括:
扶贫平台的各参与方的终端设备,通过预先创建的区块链浏览器,根据授权查询链上的信息,查询所述扶贫监督链中的哈希值;
所述扶贫平台的各参与方包括:贫困人员、电网企业、政府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
可选地,该识别方法还包括:
基于光伏设备生产、光伏设备质检、光伏设备建设、光伏设备维护和伏设备检测中的至少一项,建立光伏电站数字供应链。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扶贫用户识别系统,包括:
平台创建模块,用于构建光伏扶贫区块链的扶贫平台,所述扶贫平台包括用户信息数据的哈希值;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采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所述用户信息数据的哈希值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哈希值发送给扶贫监督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16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