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扬机出绳偏角自动对中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4910.1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3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林立;林龙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岚迪建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39 | 分类号: | B66D1/39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叶碎银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扬机 偏角 自动对中装置 轴向分力 滑动 卷筒 工程机械结构 安装距离 卷筒转动 使用寿命 轴线方向 定滑轮 预设 支撑 缠绕 紧凑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扬机出绳偏角自动对中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卷扬机、支撑本体,卷扬机的卷筒上缠绕有绳;卷扬机可沿其卷筒的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本体上,该卷扬机的卷筒转动时,所述绳受到的拉力的轴向分力驱使卷扬机沿该轴向分力的方向滑动,使卷扬机的出绳偏角保持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本发明不仅大大提高了所述绳的使用寿命,还使卷扬机与定滑轮之间的安装距离可以尽可能缩短,让应用卷扬机的工程机械结构可以做得非常紧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扬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卷扬机出绳偏角自动对中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工程机械上使用卷扬机较为普遍,且一般采用固定式机座。而为了使卷扬机出绳偏角能符合国标GB/T1955-2008的规范要求,在设计安装卷扬机及定滑轮时,两者之间需要拉开较大的距离才能确保出绳偏角不大于2°。为此,定滑轮往往安装在工程机械的桅杆或机架顶端,与安装在工程机械的支撑本体上的卷扬机存在几米甚至十几米的高度差。这不利于整台工程机械实现结构紧凑化,而且出绳偏角越大,对钢丝绳的使用寿命越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扬机出绳偏角自动对中装置及方法,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述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卷扬机出绳偏角自动对中装置,包括卷扬机、支撑本体,卷扬机的卷筒上缠绕有绳;卷扬机可沿其卷筒的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本体上,该卷扬机的卷筒转动时,所述绳受到的拉力的轴向分力驱使卷扬机沿该轴向分力的方向滑动,使卷扬机的出绳偏角保持小于或等于预设值。
进一步的,所述卷扬机通过滑动导向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导向机构包括导杆、套管、直线轴承,导杆沿平行于卷扬机轴线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套管套在导杆外,且二者之间配合有直线轴承;所述卷扬机的机架连接所述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内壁设有定位台阶,所述直线轴承从所述套管的端部装入,且该直线轴承一端抵在该定位台阶的台面上,直线轴承另一端抵在卡入套管端部内的卡簧上。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的两端部与导杆之间分别配合有所述直线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卷扬机的机架包括两侧板,该两侧板位于所述卷筒轴向相对的两侧,所述套管与该两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导向机构的数量为至少两组,该至少两组滑动导向机构并列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卷扬机的滑动行程大于或等于卷扬机的长度与卷筒的长度之和;所述预设值为2°。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本体上设置有定滑轮,该定滑轮的轴线与所述卷筒的轴线平行,所述绳绕过该定滑轮,以连接重物。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卷扬机出绳偏角自动对中方法,将卷扬机设置成可沿其卷筒的轴线方向滑动的状态,卷扬机的卷筒转动时,该卷扬机上缠绕的绳受到的拉力的轴向分力驱使卷扬机沿该轴向分力的方向滑动,使卷扬机的出绳偏角保持小于或等于预设值。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卷扬机可沿其卷筒的轴线方向滑动,且卷扬机的卷筒转动时,所述绳受到的拉力的轴向分力驱使卷扬机沿该轴向分力的方向滑动,使该卷扬机的出绳偏角保持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实现自动对中,满足GB/T1955-2008的国家标准,从而不仅大大提高了所述绳的使用寿命,还使卷扬机与定滑轮之间的安装距离可以尽可能缩短,让应用卷扬机的工程机械结构可以做得非常紧凑,亦即,应用卷扬机的工程机械无需为了满足卷扬机出绳偏角的国标要求,将卷扬机与定滑轮的距离拉大而影响工程机械结构的紧凑性。
2、卷扬机通过滑动导向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且滑动导向机构优选包括所述导杆、套管、直线轴承,不仅安装便捷,还可以大大降低卷扬机的滑动摩擦力,使卷扬机滑动非常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岚迪建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岚迪建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49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