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动态范围的超短波信道接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82827.0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7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尹明奇;黄文杰;杨斌;陈斐;王铁勇;孙媛媛;蒲云龙;周强;帅奇;薛晓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烽火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7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范围 超短波 信道 接收机 | ||
本发明属于超短波信道接收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动态范围的超短波信道接收机。采用超外差二次变频的体系结构,主要由射频处理模块、第一混频器、第一中频处理模块、第二混频器、第二中频处理模块、AGC控制放大模块、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组成,能够保证信号失真更小、误码率更低,使接收机的适应度更大、抗干扰能力更强,从而满足整个信道接收机120dB的高动态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短波信道接收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动态范围的超短波信道接收机。
背景技术
面对当今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通信设备之间的干扰更加严重的局面,加上可用的无线频谱范围有限,这就要求接收机须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以满足在复杂,苛刻环境下良好通信的要求。而目前超短波接收机信道所采用为超外差方式、固定增益、模拟解调的方案,其缺点为通道增益非线性、动态范围小,信号失真大,不能满足现代化抗干扰通信的要求。因此,研制出高动态范围接收机是对射频工程师的一种挑战,也是满足现代化抗干扰通信的基本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动态范围的超短波信道接收机,能够保证信号失真更小、误码率更低,使接收机的适应度更大、抗干扰能力更强,从而满足整个信道接收机120dB的高动态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动态范围的超短波信道接收机,所述超短波信道接收机包括:天线、射频处理模块、第一混频器、第一中频处理模块、第二混频器、第二中频处理模块、AGC(Automatic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控制放大模块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天线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射频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射频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混频器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中频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中频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混频器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中频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中频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AGC控制放大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AGC控制放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的改进为:
(1)所述射频处理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射频信号滤波器1、低噪声放大器和射频信号滤波器2;
所述射频信号滤波器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天线输出端,所述射频信号滤波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射频信号输入端。
(2)所述射频信号滤波器1和所述射频信号滤波器2分别为自动频率调谐滤波器。
(3)所述第一混频器的本振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一高本振信号;
第一混频器用于对输入的射频信号和第一高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生成第一中频信号。
(4)所述第一中频处理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一中频信号滤波器1、第一中频信号低噪声放大器、第一中频信号衰减器、第一中频信号滤波器2;
所述第一中频信号滤波器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信号输出端,第一中频信号滤波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射频输入端。
(5)所述第一中频信号滤波器1和所述第一中频信号滤波器2分别为声表滤波器。
(6)所述第二混频器的本振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二低本振信号;
第二混频器用于对输入的射频信号和第二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生成第二中频信号。
(7)所述第二中频处理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二中频信号滤波器1、第二中频信号放大器、第二中频信号滤波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烽火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烽火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2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稳定式微波接收组件
- 下一篇:一种基于SIP技术的超外差变频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