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盾构端头加固失效的应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8132.5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3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曹伟;王立新;韩建;邵莹;王俊;李储军;张利斌;戴志仁;王天明;雷永生;李慧;王伟;杨罡;高志宏;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15;E21D11/38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端头 加固 失效 应急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盾构端头加固失效的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急装置位于下部的既有结构底板(13)和上部的既有结构侧墙(14)之间,包括支撑骨架体系和面板体系;
支撑骨架体系包括平行排布的多排横向直立的三角形排架,每个排架包括立柱(1)和其一侧自下而上布置的多道斜向支撑(2);斜向支撑(2)上端固定于立柱(1)侧壁,斜向支撑(2)下端和立柱(1)底端固定于既有结构底板(13);
每个排架中横向相邻的斜向支撑(2)之间固定设置有与斜向支撑(2)垂直的加强斜撑(3);纵向相邻的排架之间设置有纵向水平的横向连接部件(4),横向连接部件(4)端部固定于斜向支撑(2)和加强斜撑(3)的连接点处;
相邻立柱(1)顶部之间设置有纵向水平的顶梁(5),顶梁(5)侧面与既有结构侧墙(14)密贴;
面板体系纵向直立设置于立柱(1)相对于斜向支撑(2)的另一侧,包括与立柱(1)位置对应的面板立柱(6)、相邻面板立柱(6)之间设置的面板横梁(7)、以及面板立柱(6)和面板横梁(7)外侧焊接固定的纵向直立的面板;面板立柱(6)与立柱(1)通过连接件(11)相连接固定;
斜向支撑(2)下端和立柱(1)底端均焊接固定有水平的连接垫板(9),连接垫板(9)置于既有结构底板(13)表面并通过锚固件(10)固定;
立柱(1)与既有结构侧墙(14)有重叠,顶梁(5)侧面与既有结构侧墙(14)密贴,接缝处设置嵌缝防水材料(12)填充;
排架纵向间距为1.0~3.0m,整体高度3.0~9.0m;
斜向支撑(2)与立柱(1)成45°夹角,其竖向间距为1.0~3.0m,且最外侧支点距离顶梁(5)顶距离为0.5~1.0m;
加强斜撑(3)间距为2.0~3.0m;
面板横梁(7)竖向间距为1.0~2.0m;
面板(8)的宽度为1.0~3.0m,高度为3.0~9.0m,厚度2.0~3.0cm;
所述应急装置的施工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制作支撑骨架体系:
在地面合适场地内,将连接垫板(9)与立柱(1)和斜向支撑(2)端部焊接牢固,并架立立柱(1);自下而上依次架设斜向支撑(2),并与立柱(1)连接牢固;架立加强斜撑(3),并与斜向支撑(2)焊接为一体;
步骤二:制作面板体系:
将面板横梁(7)两端焊接于面板立柱(6),再将面板(8)固定于面板立柱(6)和面板横梁(7)上;连接件(11)与面板立柱(6)焊接牢固;
步骤三:吊装至现场进行拼装:
吊装支撑骨架体系至安装位置,并通过锚固件(10)将其锚固于既有结构底板(13);吊装面板体系,通过连接件(11)将其与立柱(1)焊接牢固;
步骤四:搭设横向连接部件:
搭设横向连接部件(4),并将其与斜向支撑(2)、加强斜撑(3)之间通过螺栓、焊接连接牢固;
步骤五:嵌缝处理,架设顶梁:
密贴安装嵌缝防水材料(12),填充支撑骨架体系和面板体系与既有结构底板(13)、既有结构侧墙(14)缝隙;最后安装顶梁(5),并与立柱(1)、面板(8)连接牢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端头加固失效的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
立柱(1)、横向连接部件(4)、顶梁(5)、面板立柱(6)、面板横梁(7)均为型钢或组合型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端头加固失效的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
斜向支撑(2)和加强斜撑(3)均为无缝钢管、型钢或组合型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构端头加固失效的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垫板(9)和连接件(11)为钢板或角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813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