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位盘刀切削采样及拉绳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7150.1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2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全齐全;胡炯锋;黄江川;唐德威;邓宗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金珠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位盘刀 切削 采样 拉绳 样式 小行星 表面 | ||
1.一种转位盘刀切削采样及拉绳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它包括探测器主体(1)以及支撑探测器主体(1)的机械臂(6),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送样管道、进尺机构(3)、采样机构(5)、返回舱(7)、送样机构(8)及样品容器(9),进尺机构(3)以及返回舱(7)分别固定在探测器主体(1)上,样品容器(9)及送样机构(8)均设置在返回舱(7)内,采样机构(5)与样品容器(9)通过送样管道连通,进尺机构(3)通过送样管道带动采样机构(5)实现直线进给运动,所述送样机构(8)包括拉绳(8‐3),所述采样机构(5)包括转位电机(5‐11)、主动齿轮(5‐10)、被动齿轮(5‐1)、弯管(5‐3)、罩体(5‐5)、样品袋(5‐4)、两个盘刀(5‐8)、两个外转子电机(5‐6)及两个电机座(5‐7),主动齿轮(5‐10)与被动齿轮(5‐1)啮合,罩体(5‐5)通过弯管(5‐3)与送样管道连通,且弯管(5‐3)与送样管道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转位电机(5‐11)竖直固接在送样管道的下部,被动齿轮(5‐1)空套在送样管道的下部,且固定套装在弯管(5‐3)的上部,两个外转子电机(5‐6)对应设置在罩体(5‐5)内,两个盘刀(5‐8)对应同轴固接在两个外转子电机(5‐6)上,拉绳(8‐3)穿设在样品容器(9)、送样管道及弯管(5‐3)内,弯管(5‐3)的下端部穿设在罩体(5‐5)内且与罩体(5‐5)顶部固接,样品袋(5‐4)的开口端向下设置且套设在弯道的下端,样品袋(5‐4)的袋底部设置在弯管(5‐3)内且与送样机构(8)通过拉绳(8‐3)连接,样品袋(5‐4)的开口端设置有收紧绳索(5‐4‐1),且收紧绳索(5‐4‐1)的另一端固接在罩体(5‐5)上,所述收紧绳索(5‐4‐1)上加工有破断缺口(5‐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位盘刀切削采样及拉绳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机构(5)还包括机架(5‐9),机架(5‐9)的上部分别与被动齿轮(5‐1)及弯管(5‐3)固接,外转子电机(5‐6)通过两个电机座(5‐7)固定在机架(5‐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位盘刀切削采样及拉绳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其特征在于:罩体(5‐5)位于两个电机座(5‐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转位盘刀切削采样及拉绳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样机构(8)还包括送样电机(8‐1)及卷筒(8‐2),所述送样电机(8‐1)固接在返回舱(7)内,卷筒(8‐2)转动设置在返回舱(7)内且与送样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接,拉绳(8‐3)上远离样品袋(5‐4)的一端部呈螺旋绕设在卷筒(8‐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位盘刀切削采样及拉绳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样机构(8)还包括设置在返回舱(7)内的定滑轮(8‐4),卷筒(8‐2)与样品容器(9)之间的拉绳(8‐3)绕设在所述定滑轮(8‐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位盘刀切削采样及拉绳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样机构(8)还包括弧面轴承(8‐5),定滑轮(8‐4)通过弧面轴承(8‐5)设置在返回舱(7)内。
7.根据权利要求1、2、3、5或6所述的转位盘刀切削采样及拉绳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尺机构(3)包括进尺电机(3‐3)、相互啮合的齿轮(3‐2)与齿条(3‐1)以及相互配合的导轨(3‐5)与若干滑块(3‐4),所述进尺电机(3‐3)以及所述导轨(3‐5)均固接在探测器主体(1)上,所述齿轮(3‐2)与进尺电机(3‐3)的输出轴固接,齿条(3‐1)及若干滑块(3‐4)均固接在送样管道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位盘刀切削采样及拉绳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导轨(3‐5)竖直固接在探测器主体(1)上,齿条(3‐1)沿送样管道长度方向竖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715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式自适应地形的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装置
- 下一篇:汽车零部件视觉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