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69576.2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6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邱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宁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水田村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线 源驱动单元 控制芯片 显示装置 可调电阻 驱动模块 显示面板 显示区域 扇出 控制信号调整 功能引脚 控制信号 内部集成 区域设置 输出控制 电连接 扇出区 数据线 检测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调节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驱动模块,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扇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中设置有多条数据线,所述扇出区域设置有多条连接线;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连接线的阻值;所述连接线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多个源驱动单元,所述源驱动单元内部集成有可调电阻;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通过功能引脚分别与多个所述源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比较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阻值、并根据所述阻值比较结果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源驱动单元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可调电阻的阻值,使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扇出区的阻值相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显示装置的一般显示原理是通过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纵横交错的栅线和数据线控制各个像素逐行打开或关闭,以实现理想图像的显示。而控制像素打开或关闭的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信号是从显示装置中的控制芯片发出的,通常需要利用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将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信号分别传输至TFT基板上的栅线和数据线。传统的处理方式为扇出(fan-out)布局,所谓扇出布局,就是连接栅线和数据线的一部分导线在整体上呈扇形,而扇出布局中位于扇出区域两侧的导线的长度会比位于扇出区域中间的导线长很多,所以两侧导线的阻值比中间导线的阻值大很多,导致栅极驱动信号或数据信号在两侧导线传输时波形严重失真,产生色偏,进而使得该扇出区域两侧导线所控制的像素呈现亮斑或暗斑(fan-out mura),影响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扇出区导线长度不一导致最终显示出现亮斑或暗斑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驱动模块,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扇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中设置有多条数据线,所述扇出区域设置有多条连接线;其中,每一条数据线与一连接线相互连接;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连接线的阻值;所述连接线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
多个源驱动单元,所述源驱动单元内部集成有可调电阻,所述显示面板经由所述连接线与所述源驱动单元的所述可调电阻电连接;
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通过功能引脚分别与多个所述源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比较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阻值、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源驱动单元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可调电阻的阻值,使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扇出区的阻值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电阻的数量与所述连接线的数量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亮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扇出区域,用于检测所述扇出区域中的显示亮度;
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所述阻值比较结果输出控制信号,是根据所述阻值比较结果与所述显示亮度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源驱动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可调电阻的阻值,使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扇出区的阻值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扇出区域边缘的覆晶薄膜,所述源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电阻为数字电位器,所述源驱动单元内集成有数字电位控制电路,所述数字电位控制电路用于调整所述数字电位器的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9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