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过滤精度的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设备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67068.0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6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周思远;申景山;肖红军;陈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宝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3/011 | 分类号: | D04H3/011;D04H3/11;D04H3/018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许英伟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精度 聚酯 纺粘非 织造 制造 设备 及其 方法 | ||
一种高过滤精度的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设备及其方法,包括混料罐、结晶器、干燥塔、螺杆挤出机、一号纺丝箱体、二号纺丝箱体、三号纺丝箱体,水溶性聚酯切片和部分聚酯切片依次通过混料罐、结晶器、干燥塔、螺杆挤出机和二号纺丝箱体,二号纺丝箱体的喷丝板的喷丝孔为环形结构;另一部分聚酯切片依次通过结晶器、干燥塔、螺杆挤出机和一、三号纺丝箱体;二号纺丝箱体和一、三号纺丝箱体均连接牵伸喷头,牵伸喷头依次连接成网装置、水刺加固装置、碱液浸渍处理装置、水洗装置和烘干装置。通过多箱体纺丝技术,使得非织造布的上下面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中间层具有良好的过滤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过滤精度的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设备及其方法,属于纺粘非织造布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纺粘法又称纺丝成网法,它是非织造布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化纤纺丝原理,在聚合物纺丝过程中使用连续性长丝纤维铺置成网,纤网经机械、化学或热方法加固而成非织造布。其中聚酯(涤纶)纺粘非织造布的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聚酯切片输送在大料仓里,经过回转阀的输送进入到预结晶里预结晶,经过预结晶后的切片进入到干燥塔里进行干燥。经干燥后含水量达到纺丝要求的切片喂入到螺杆挤出机中,螺杆具有加热功能,切片在螺杆里熔融并挤出,经过滤后的熔体由计量泵按一定流量输送到纺丝组件上,纺丝组件装有很多小孔的喷丝板,熔体从喷丝板的小孔内流出,形成许多细流,熔体细流经过侧吹风冷却后,冷却成纤维,再进入牵伸装置,经过牵伸装置中的高速气流的牵伸作用,纤维的大分子进行了取向和结晶,纤维获得了良好的力学性能,经牵伸后纤维铺入到下面有吸风装置的成网帘带上,然后输送至加固装置,经热轧、化学粘合、针刺、水刺等任何一种或两种方法加固,即成为纺丝成网非织造布。缺点是:
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纤维纤度大多在1~6dtex左右,其过滤精度较低,只能用于对过滤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严重限制了其使用领域。
导致原因:
由于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纺丝速度高于5000m/min,因此在纺制细旦纤维里难度较大,其纤维的细度一般不低于1dtex。由于纤维较粗,比表面积低,因此其单纤过滤效率低,由这类纤维构成的非织造布的过滤效率较低。
而且,由于聚酯切片的粘度较高,熔点较高。因此,现有可以生产聚丙烯超细纤维的熔喷工艺并不能生产聚酯熔喷非织造布。因此,在高精度过滤领域,聚酯纺粘产品暂没有相应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过滤精度的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设备及其方法,与聚丙烯相比,聚酯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更高的耐温性和更好的耐老化性能,生产出的具有高过滤精度的聚酯纺粘非织造布,将大大扩展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使用领域,同时满足市场对相关产品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过滤精度的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设备,包括混料罐、结晶器、干燥塔、螺杆挤出机、一号纺丝箱体、二号纺丝箱体、三号纺丝箱体,水溶性聚酯切片和部分聚酯切片依次通过混料罐、结晶器、干燥塔、螺杆挤出机和二号纺丝箱体,所述二号纺丝箱体的喷丝板的喷丝孔为环形结构;另一部分聚酯切片依次通过结晶器、干燥塔、螺杆挤出机和一、三号纺丝箱体;二号纺丝箱体和一、三号纺丝箱体均连接牵伸喷头,所述牵伸喷头依次连接成网装置、水刺加固装置、碱液浸渍处理装置、水洗装置和烘干装置。
进一步,所述纺丝箱体内配备计量泵,经过熔体分配管的分配,熔体被合理分配到每一个计量泵里,然后被计量泵输送到每个纺丝组件,纺丝组件里装有过滤砂,过滤后的熔体经过分配板的作用,均匀里进入到喷丝板的每个小孔里,熔体被喷丝板均匀地分成若干股细流,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从喷丝板的小孔里挤出。
进一步,所述环形结构为三段式环形。
进一步,所述一、三号纺丝箱体的喷丝板的喷丝孔为圆形或者三叉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宝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宝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7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