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式超高温气体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5766.9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6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春;邵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F9/26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肖峰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温 气体 冷却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管式超高温气体冷却器,包括壳体,在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气体进口,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气体出口,在壳体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阶梯换热模块;所述阶梯换热模块是由若干个筒状换热模块首尾连接而成,且从气体进口至气体出口,筒状换热模块的外径逐渐增大,在最接近气体进口的筒状换热模块的前端设置有中心导流体;所述筒状换热模块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和网状筒,网状筒连接在前挡板和后挡板之间;在前挡板和后挡板之间且位于网状筒的外侧设置有换热毛细管组,换热毛细管组包括若干根毛细螺旋管和岐管,所述毛细螺旋管连接在相邻两组岐管之间,毛细螺旋管呈渐开线形式布置。本发明紧凑高效,作为冷却器可做到高效降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气体冷却换热设备和工业余热回收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管式超高温气体冷却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会产生大量工业气体,按照温度品位,工业余热一般分为600℃以上的高温余热,300~600℃的中温余热和300℃以下的低温余热三种。由于资源日益紧张,对于节能和环保越来越重视,多种新型节能加热、燃烧设备等逐渐发展完善,且采用新型耐火纤维等优质保温材料后使得散热损失明显下降。对于燃烧设备则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降低了不完全燃烧量,空燃比也趋于合理。然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工业上的大量高温炉灶排出烟气温度很高,热能损失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
工业上通常采用换热设备来冷却废气并回收其中的余热,其中常用的有热管余热回收器、间壁式换热器、中间载体式换热器和节能陶瓷换热器等。对于几种不同的换热设备,其适用的工况和条件不同,因此也具有其不同的优缺点。
在常用的换热设备中,间壁式换热器主要有管式、板式及同流换热器等几类,其中管式换热器虽然热效率较低,平均在26%~30%,紧凑性和金属耗材等方面也逊色于其它类型换热器,但它具有结构坚固、适用弹性大和材料范围广的特点,是工业余热回收中应用最广泛的热交换设备。热管式换热器应用较为广泛,其功率稳定且换热效率较好,但热管换热器由于钢水的化学不相容性而严重影响了其寿命,对于高温高速余热热管换热器的性能十分不稳定,且寿命也显著下降,而且一种热管换热器只能针对地回收一个温度范围内的余热。节能陶瓷换热器由于抗腐蚀能力极好而开始运用到高温气体换热中,但由于其材料为陶瓷,因此存在着易碎和不易密封的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管式超高温气体冷却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管式超高温气体冷却器,包括壳体,在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气体进口,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气体出口,在壳体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阶梯换热模块;
所述阶梯换热模块是由若干个筒状换热模块首尾连接而成,且从气体进口至气体出口,筒状换热模块的外径逐渐增大,在最接近气体进口的筒状换热模块的前端设置有中心导流体;
所述筒状换热模块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和网状筒,在前挡板和后挡板的中心均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的直径与网状筒的直径相等,网状筒连接在前挡板和后挡板之间,在前挡板和后挡板之间还设置有拉杆;
在前挡板和后挡板之间且位于网状筒的外侧设置有换热毛细管组,换热毛细管组包括若干根毛细螺旋管和岐管,所述岐管沿筒状换热模块的轴向布设,岐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与入口分流环管或出口分流环管连接;岐管按照与筒体轴心的距离不同,共划分成若干组,每组岐管在以轴心为圆心的同心圆上均匀布置;相邻两组岐管,其中一组岐管与入口分流环管连接,另一组岐管与出口分流环管连接,入口分流环管和出口分流环管均设置在筒状换热模块的后挡板外侧;
所述毛细螺旋管连接在相邻两组岐管之间,毛细螺旋管呈渐开线形式布置;
所有筒状换热模块上的入口分流环管均与液体入口总管相连通,所有筒状换热模块上的出口分流环管均与液体出口总管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57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酸锶生产用冷却装置
- 下一篇:双向泵式水下热交换器